这学期,学校开展了“同读一本书,经验共分享”的读书交流活动。我们组同读的书名为《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师德修养》。书中汇集了众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关于师德修养的阐述,核心内容一句话:师爱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书中列举了很多闪烁着师爱光芒的事例: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精心育人,无私奉献。这样的爱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但唯一留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只留下了四个字:爱生如人。
爱生如人,就是要像爱人一样爱学生。学生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值得敬畏的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的想象力,意志力,忍耐力,受挫力常常要高于成人,弱小的身躯里蕴含着巨大的潜能。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恰恰忽视了这一点。
我们总是把学生当作弱势群体,对他们关怀备至,呵护有加,生怕学生磕了碰了,上学路上走丢了。为了学生的安全,上学有家长把学生送入校门,放学有老师把学生护送出校;为了学生的安全,我们排查一切不安全因素,努力使校园处处平平坦坦,无沟无坎;为了学生的安全,我们放弃了带领学生春日踏青,秋日郊游等众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
我们总是把学生当作受保护的对象,对学生走紧跟上,尽心尽责。课堂上,学生不守纪律,东张西望,坐卧不宁,翻倒了凳子,碰了,那是老师的责任;下课了,学生不听劝告,不做有益活动,偏爱追逐打闹,得意忘形时,摔了,那是学校的责任……
我们费尽心思地为学生创造安全的环境,我们不遗余力地为学生保驾护航,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爱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健康成长,学会做人。
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做到爱生如人。
爱生如人,就要秉持“生长”的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一个自然的环境,让他们从小经风雨,历坎坷,傲秋霜,迎冬雪,尽快地适应风云变幻的自然环境。
爱生如人,就要秉持“担当”的理念,把学生当作与我们平等的人来对待,让学生从小学会为自己所犯的错误付出代价,为自己造成的过失承担责任,吃一堑,长一智,在汲取教训中修正自己,不断成长,尽早地融入社会生活。
爱生如人,就要做学生背后默默关注的眼,而不是搀扶学生前行的手;爱生如人,就要做黑暗中引领学生的灯塔,而不是摆渡学生的船。
这样的爱才是理性的,智慧的,具有前瞻性的爱。
这样的爱,才能促进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
(作者单位:三原县东关学区车站小学)(E)③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冯旋母亲为了吸“烟”整天不着家,陪伴他的只有冰冷的铁门。心里压着一句话想对母亲说,可还没机会说出口,母亲就因盗窃被抓。一个8岁的小男孩,在瘾君子儿子的头衔下,只能用无声的哭泣表达内心...
三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