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军政
盐,生命之要素,关系国计民生。
古时,天下之赋,盐利居半。中国盐业专营制度经过2600多年变迁,如今,盐业在国家税收中的比重已经渐微。
一袋碘盐,块把钱。超市里,可随时买到便宜合格食盐,今天已经司空见惯。
可没有多少人知道,1996年国务院发布《食盐专营办法》,对食盐实行专营管理。这背后,是近30年的食盐价格不变和基层盐政工作者把合格盐配送到城市、乡村角角落落的心血和汗水。
走进三原县盐务局,讲解科学食用盐知识、宣传盐业专营法规,一张张墙报无不透视着一个主题:让企业用上合格盐,让百姓吃上放心盐。
“盐业公司职工收入很低,平均不到1300元。”三原县盐务局党支部书记、局长余和平说,困境中的坚守,需要职工良好的素质、过硬的作风。
这些年,支部突出“五学”即学理论、明思想、不糊涂,学业务、强素质、不落腿,学科技、争创新、不落伍,学法律、强规范、不乱为,学国学、明礼仪、不媚俗。
资料室里,钢笔、中性笔撰写的一本本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字迹工整、言之有物。
支部委员赵勇民介绍说,学习中干部职工撰写的调查报告、论文有些报送到上级部门,一些还选录在人民日报出版的工具丛书。
据统计,全体干部职工平均每人记读书笔记12本、心得体会4篇、学习讨论材料3篇。
在自觉学习提素质的同时,“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成为作风建设的落脚点。(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孟利明实习生袁昕)今年以来,三原积极适应形势的发展和群众的需求,不断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探索出农村、城市社区统筹的党组织模式,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从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下...
三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