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保姆”包办种地,村民只管收益。记者 吕聪 摄(B)⑦
本报记者 吕聪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农村几近成了“空心”,只剩下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等“弱力军”,谁来种地成为现实难题。一时间,土地多有减产,更有个别良田撂为荒地。
从2015年起,三原县供销社在徐木发展服务中心桃沟、永和两村开展“大田托管”试点工作,探索出“农民进城打工,供销社和企业给农民打工”的新路。随着今年6月初,1.2万亩托管农田夏粮收割全面完成,通过对托管前后粮食投入产出、农民收入的数据比对,“大田托管”工作“首战告捷”。这也标志着三原县供销社全面深化改革,拓宽为农服务领域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种粮困局破了 供销社搭台企业出资出力把地种
所谓“大田托管”,是将农资经营、田间管理、农业生产经营融为一体的新的经营服务形式。三原县徐木发展服务中心“大田托管”试点项目由县供销社监管、指导,县供销社控股的三原县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陕西中衡农资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实施。
在项目运行过程中,三原县供销社根据企业资金承担能力和农民实际需求,又把托管分为“保姆式”全托管和“菜单式”半托管两种形式。凡有意托管农田的村民,可依据各户实际,或选择一次性出租土地获取租金(年1000元/亩)的全托管服务;或家有劳动能力的,选择在种植期内按照需求,从企业购买低于市场价的种子、化肥及代工、代劳、代浇地、代收割等服务,而粮食产出所有收益仍归个人所有的“菜单式”半托管服务。
土地效益增加了 集约化生产实现企业和农民双赢
“经过对今夏小麦的收益核算,全托管农田单亩增收368元。”陕西中衡农资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算了笔账,散户种植的农户算上种子、肥料、浇水、收割、人工等成本支出每亩约885元,按亩单产千斤、1.18元/斤收购价算,实际收入295元。相反,全托管小麦每亩种植成本635元,而且单亩高产1100斤,单亩纯收入至少663元。
据这名负责人讲,实际上,因为他们的企业与各面粉、粮食深加工等公司都有合作,他们生产的粮食每斤收购价比普通农户还要高一些。据悉,大田托管项目进行前期,陕西中衡农资科技有限公司已对托管田土壤分析检验,并深翻、平整处理。粮食种植期间,采取测土施肥、种肥同播、一喷三防、统一机械作业和统一收储加工等,从过去一家一户分散土地变为连片种植,生产技术集约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专业化,土地规模效应显现,实现企业和农民的互惠双赢。 (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近年来,三原县按照“基础设施先进、科技水平领先、运行机制合理、园区效益显著”的要求,不断加大园区建设,提升服务功能,先后建设了食品工业园区、高端装备制造园区等,园区共入驻企业80多家,提供就业岗...
三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