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侯燕妮
2015年12月9日,李永平发明的“新能源势能汽车”正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认证。这些年里,他累计有18项发明,这是他的第五个专利。而这些发明大都与节能环保相关。
今年51岁的李永平是武功县武功镇积山村的一名普通的农民,因家庭经济困难,他只上到小学四年级,但自小就表现出爱钻研、爱动手的天赋。在研发中,文化水平有限给他带来很多不便,连专利申请书都要别人代写,常常词不达意,画图更是鸡同鸭讲,很是麻烦。闲来时,他便拿来女儿的教科书,自学了高中的所有课程,还订阅了相关报纸杂志,学习新的行业知识。
进入2000年,李永平的发明创造也进入了“高产期”。“2002年我发明了一个节能点火灶头,2003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这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专利。”2005年,李永平设计的节能灶头投放市场,在杨凌改装了9000多台灶头。“这个发明给我带来一些收益,也得到很多赞扬。”
随后,燃气灶自动开关、安全会车灯、高效无污染免维护电瓶、新型制取沼气燃料压缩灌装法、电瓶防酸快速接线套、太阳能楼房冬暖夏凉法、车辆空压平衡减震器、高效集成无污染车辆等17项发明接二连三而来。但是,在李永平看来,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标:造一台能自己发电的电动车。
那段时间,李永平每天的生活内容就是找资料,访专家,问修理工,苦苦寻找解决办法。“我看到缝纫机的踏板,脚一踩,机器就转起来了,我就想如果给汽车装上这种装备,把弹性势能转化成机械能,是不是问题就解决了?”后来发现这样做效率更低,而且成本更高。“我又想,怎样能利用弹性势能的上下往返直接发电”,李永平指着图纸解释说,“永磁外面缠上线圈,线圈上下加装吸钢片,这相当于一个直线运动发电机,安装在轮胎上方减震器的位置。它是利用车辆颠簸,永磁上下运动给线圈做功,就是说永磁和线圈产生了切割磁感运动,线圈产生电流。”
他接着说:“不过,这样产生的电是交流电,经过整流和自动调节稳压,再经过控制器便可以直接驱动马达转动,多余的电存到电瓶里。车辆上下往返和振动做功大、频率高,足够带动起车辆运行。”
“我搞发明说起来和小时候的经历有关,过去人们生活用的燃料很有限,麦秸秆、干树枝、马粪都能用来烧炕、做饭。有时候为了争一块马粪几个人都能打起来。从小对能源的匮乏深有感触,节能的意识也自小就扎根在心里了”,李永平告诉记者,“小时候家里受过难,一直在想怎样能够让社会变得更好。”
手里紧握的“发明专利证书”是对李永平发明的认可,但是现实很骨感。“刻个永磁的模型就要花费一万多元,成本太高,娃他妈都有意见了。希望有兴趣的人能和我一起完善产品,让这个发明能真正造福社会。”
新闻推荐
救助对象:咸阳市户口,且参加了新农合及居民医保的农村五保、城镇三无、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对象救助额度:农村五保、城市三无对象因病住院,报销后个人自付部分全额救助;城乡低保对象因病住院,报...
武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