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靖
今年是中国航天60周年,当我们回望祖国航天探索的发展之路,不禁让人想起曾被举世关注的那些里程碑式事件,其中之一就发生在广德县。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誓节镇603基地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可以说广德县就是中国探空火箭发祥地。今年9月,本报开展了航空主题系列活动,之前已组织今日广德报社小记者和震龙小学、兴华小学分站小记者参加了“我给神舟十一号飞行员写一封信"活动,让孩子们真实感受到太空离他们并不遥远,梦想可以遨游太空,助力精灵们实现“航天梦"。
9月27日下午,本报老师来到兴华小学分站开展系列活动第二项,带领100多名小记者们制作航模,让他们体验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创造的过程,激发他们学科学、爱钻研的兴趣。
当日下午1点半,教室内就挤满了小记者和老师。“这节课,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什么呢?"小记者们议论纷纷。2点整,在他们满心期待下,课堂开始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带领大家学习制作航模,并组织比赛,做的最好的那一组在10月份将跟我们一起到到603探空火箭发射基地参观学习,领略航空魅力。"在本报副总编汪成俊介绍完广德县与中国航空的渊源后,小记者们满怀向往,立即端正坐姿,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首先,大家拿起这个白色的塑料件一个个拆开……"接着,小记者们四个一组,根据老师的要求学着制作航模。遇到困难的时候,小记者们高高的举起小手,在本报新闻学院老师刘翔和陈新的帮助下相继完成自己的作品,纷纷拿出“飞机"跃跃欲试。
“你们知道这个飞机是用什么原理来实现飞行的吗?"老师刚问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橡皮筋"。随后,老师开始讲解飞机原理,并带着小记者们来到广场开展小组试飞比赛。经过推荐,每组派出了一名选手进行五五对决,最终五(5)班的4个孩子获得小组第一名。因为小组第二名和第一名差距很小,他们4个有些不服气,向老师嚷嚷着想与第一组一起去603基地参观学习,由于人数要求,老师表示在四名小记者里只选一人和第一小组成员一起去603基地。经过比赛,最后确定十月份去603基地参观的5名同学分别为兴华小学五年级(5)班的学生李庆阳、刘郁、李顺蒙、秦颖和五年级(4)班的江靓颖同学。
100多名小记者参加比赛,虽然只有5人能够去603基地,但通过学习比赛,他们增长见识,也体会了团结合作的乐趣。小记者们普遍表示,“今天这节课让自己收获很多,了解了很多关于飞行知识,也知道了广德县与中国航天的渊源,非常开心。今后,将更加努力钻研,刻苦学习。"
“如今,603基地已成为安徽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虽然在全国范围内不是人尽皆知,但不可否认它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和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爱国科技工作者勇于攀登的革命精神的见证,是全国人民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激励中华儿女建设强大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动力。"汪成俊表示,接下来,今日广德报社新闻学院将举行更多类似的活动,拓宽小记者们的视野,培养他们刻苦钻研、积极向上的良好学习品质。
新闻推荐
由原来县疾控中心血防综合医院成立起来的地方病医院,已历经长达10年的考验,现在已成长为广德县集现代化诊疗、检查、护理于一体的强大医疗团队,作为广德县唯一承担民生医疗救治的综合医院,县疾控中心...
广德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广德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