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二十多年,我一直坚守在基层,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所参与承担的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中,着重于水稻中籼稻优质、高产、抗病新组合的选育研究工作。
为了加速水稻品种的世代进程,我年复一年的在盛夏季节里奔波于广德、三亚两地。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4月底,都要到海南三亚农场育种,等内地天气暖和了再回来育种。在三亚农场,早上7点半下实验田,在田间观察水稻生长情况,进行科学实验。到晚上6点半回到租住的房间,泡在田里的时间基本每天10小时以上。为了节省科研经费,往往不得不亲自从事一些比农民更辛苦的田间操作。但为了培育出好稻种,改进产品、提高产量,再多的汗水与辛苦都是值得付出的。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在广德县科技局和科协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成功申报了“高产、优质、抗病两系杂交稻广两优4号的高效安全生产及配套技术”专利,并获安徽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资助。2009年9月和2011年9月分别在芜湖六郎镇和霍邱城关镇2个百亩以上示范片进行试验,单产达700公斤/亩,顺利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测产验收。广两优4号已在省内外广泛种植,并通过了湖北、江西的引种试验,2012年参加河南省区域试验。先后在淮南、芜湖、滁州、安庆、六安、宣城等市建立了百亩示范片1260亩。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产生“三废”,而且采取了无公害高产栽培,减少了农药、化肥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保护了环境。
为了更好的全面推广该项种植技术,普及科学栽培、生产,我还研究制订了广两优4号亲本繁殖、制种技术规程和广两优4号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各一套;项目实施期间,申请了品种权保护2项,组织技术培训11次,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户1152人次;为指导农民进行两系杂交稻生产种植,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农作物标准化种植,在安徽中籼稻区推广两系杂交中籼广两优4号高产标准化栽培的技术,编写了高产栽培规程。
扎根基层,投身育种事业的26年来,我先后参与了多项技术研究,获得省、市科技奖多项。2006年,被农业部国家南繁办公室授予“全国南繁先进个人”;2011年,荣获“宣城市十佳科技工作者”。
我深深感到,科技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科技创新是事业发展的永恒动力。在科协的支持和帮助下,我辛勤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但成绩和荣誉只代表过去,万里长征才起步,未来的历程将更加艰险与辉煌。我一定要在本职岗位上继续努力,在希望的田野上,用科学的理念为农业增效、增收贡献自己的力量。(作者系广德县农科所副所长、农艺师)
新闻推荐
夏天的雨,湿润了空气,带来了清爽.近日,宣城供电公司郊区客户服务分部新进人员来到了“竹海栗乡”——广德县,参加为期一周技能培训。根据“三集五大”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原宣城供电公司变电二工区...
广德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广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