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正在全面推行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基层医改的巩固延伸,目的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让群众得实惠”,主要内容之一是“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让利于民
——药品“零差率”销售
12月15日零时起,全市11所县级公立医院一律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以此为标志,县级医院综合改革正式推行。这项改革是怎么一回事、是如何推行的、群众会得到哪些实惠?近日,记者就这一群众关心的“医改”进行了调查采访。
市民邹某是一名糖尿病患者,一直靠药物来控制病情。12月15日这天,她到医院开了2盒胰岛素注射笔针头和5支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药费是309.26元,而在9月13日,同样的药,她却花了355.68元。在她的处方签上,记者看到,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的价格从63.6元降到了55.3元,胰岛素注射笔针头的价格从18.84元降到了16.38元。
市卫生局副局长王建玲告诉记者,15日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药品零差率销售第一天,按照统一要求,医院取消了药品(中药饮片除外)的加价,实行零差率销售。也就是说,从这天开始,全市县级公立医院的药品是进价多少钱,就卖多少钱。
12月17日上午,在宣城中心医院,记者看到医院大楼的显著位置都挂着红色的条幅,上面写着:“从2012年12月15日起,全市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实施综合改革,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住院部的电子显示屏上也在不停地显示主要药品前后对比的价格,患者一目了然。
宣州区水阳镇的冯绳良可以说是药品零差率销售的最早受益者。他爱人因为肾结石后尿路感染12月10日就住进了医院,14日他接到了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宣传单,因为是新农合的用户,需要先垫付医药费,他特地到护士室那里打印了15号前后每天用药的价格表,“光头孢这一项就少了将近2块钱!”冯绳良对比着两张价格表,指给记者看,头孢价格从13.46元下降到了11.7元。冯绳良爱人目前主要是消炎,用药量不大。尽管如此,与15日之前相比,现在每天仍要少花十几元钱。
宣城中心医院西药房主任倪军告诉记者,慢性病患者因为经常用药,对药品降价感受尤其明显,不少人付款时对降价幅度之大,都感到很惊讶。不仅如此,医院对这一改革带来的变化也感受颇深。泾县人民医院院长胡宝生就发现,最近几天,来医院开药的人变多了,而在以前,很多人都是拿着医院的处方到药店去买药。
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中药饮片除外)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破除“以药养医”机制的关键性举措。在过去“以药养医”的体制下,为了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行,按照规定,允许医院对药品加价15%销售。实施综合改革后,县级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斩断了医院收入与药品价格之间的联系,能够避免医院为了“创收”开高价药,从而减轻广大患者看病的负担。据了解,全市各地县级医院在12月15日前完成了药品盘存工作,库存药品金额3921万元,库存药品让利群众达500余万元。
按照规定,在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同时,CT、磁共振收费在现行价格基础上也降低20%,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做大型检查的费用。
政府买单
——医院收入不减少
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让群众得实惠,当然是好事,但如果医院因此而经营收入大幅减少,影响正常运行,也达不到改革的本来目的。政府部门也充分考虑到这点,采取通过收取诊察费和财政补助予以补偿,来弥补医院因药品零差率而减少的收入。
据宣城中心医院副院长吴景梅介绍,医院的收入原来是由药品收入、财政补偿和服务收费三部分组成,药品收入占到了42%,改革后药品收入这部分就没有了,医院要减少数百万元的收入。而为了平衡这一损失,诊察费有所上升。根据现在的新规定,西医普通诊察费为35元,护理费上调50%,手术费上调20%。尽管诊察费上涨,但上涨费用的绝大部分都能纳入医保范围,确切地说,群众看病支付的诊疗费用不会增加。她举例说,虽然诊察费比原来的挂号费提高了不少,但是患者个人支付还是很少的。每人次35元中,医保支付33元,患者个人仅需支付2元,比原来的3.5元还要低。
除了占补偿额75%的诊察费外,占25%的财政补助则按照9.16元×门诊人数这个公式,由政府部门直接补给医院。
另外,据记者了解,不少县级地方政府,还通过其他方式对县级公立医院予以帮助。例如,宣州区政府明显加大了对宣城中心医院的财政支持力度,旌德县政府将本地两所县级医院聘用人员的“五险一金”也纳入了财政预算。
泾县副县长李宏武表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目的是让医院回归公益性,同时还要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障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大事,仅靠医院是不行的,政府和各部门的支持是必要的。
此次改革中,费用有“降”有“升”,“降”——让群众得实惠,“升”——保证医院正常经营。政府出面买单,在群众利益和医院利益之间发挥了缓冲作用,承受了负担。
长效运行
——体制改革是保障
通过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改革使群众从降低药价中直接获益,更促进医院合理用药、合理诊疗,促使医院回归公益性。而药品降价、群众实惠的背后,一套完整的综合改革措施也正式启动。
成立县级医院管理委员会——县级医院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县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负责推进县级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医院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将完善县级医院管理体制,加强对县级医院运行的监管、规范、考核等职能,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管办分开。
建立法人治理机制——落实县级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实行院长负责制,强化经营管理责任。建立院长选聘制度,院长由医管会聘任,副院长由院长推荐提名。建立院长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快推进院长职业化建设。建立以公益性质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县级医院绩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医院财政补助、院长收入和医院总体工资水平等挂钩。
建立动态床位和人员编制的调整机制——实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度,确保专业技术岗位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80%。落实县级医院用人自主权,全面实行全员聘用制度。提高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建立健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适当拉开差距。
除此之外,综合改革还包含了药品采购机制、补偿机制、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监管机制等创新,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县级医院运行机制,力争到2015年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住院患者实际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负担。
改革后,各县级公立医院在人事、编制等方面有了自主经营管理权,变传统“以药养医”为“以技养医”,将更有利于医疗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王建玲说,“医”、“药”之间的关系斩断了,医院的收入只有政府补贴和服务收费两部分了,这样要增加医院的收入只能依靠精湛的专业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质量吸引患者,患者多收入就多了,医院改进工作流程、强化内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以“减(药品售价)”、“调(服务收费)”、“补(财政补贴)”为基础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力争“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使得“群众负担能降低,医院收入不减少,医保基金可承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切实地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新闻链接:
启动:从2012年12月15日起,全市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实施综合改革,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作为国家在安徽省21个试点县之一,广德县的2所县级公立医院已从11月1日起实行了药品(中药饮片除外)零差率销售。
措施:从12月15日起,全市6个非试点县市区的11所县级公立医院将全面实施综合改革,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中药饮片除外);并设立诊察费项目,将挂号费并入该项目,诊察费分普通门诊和专家(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门诊诊察费。其中:西医普通门诊每人次35元,专家门诊每人次55元;中医普通门诊每人次40元,专家门诊每人次60元。急诊诊察费上浮20%。西医门诊诊察费医保支付33元,中医门诊诊察费医保支付38元,其余由个人自付。同时护理费在现行价格(11月1日之前)基础上提高50%;手术费在现行价格(11月1日之前)基础上提高20%;CT、磁共振收费在现行价格(11月1日之前)基础上降低20%。
制度:本次改革将按照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总体要求,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为切入点,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县级医院运行机制。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县级医院能力建设,统筹推进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
目的:通过推进综合改革,完善县级医院管理体制、法人治理机制、药品采购机制和运行补偿机制,建立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激励约束有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通过加强能力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力争到2015年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住院患者实际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负担。
新闻推荐
广德培育旅游商品显成效广德讯 近年来,广德县依托优质产品,积极开发旅游商品,取得明显成效。该县成立了旅游...
广德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广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