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德县杨滩镇,有一位执着于竹产业发展的“外乡人",说是“外乡人",其实他早已融入了杨滩,并收获了一众好友以及客户的信任与支持,他的好友李女士就告诉记者:“他为人爽直,与人为善,竹产业也一直做得有声有色。"他就是今年43岁的刘智刚,来自辽宁,10年前就在广德装过货的他被广德县的竹资源优势吸引,于2014年9月1日来到广德,投身于竹产业发展。
“因为在老家就扎过差不多10年的扫帚,所以这方面还比较有兴趣和经验,随便拿给我什么样式的扫帚,只要给我材料,我就能扎出一模一样的。"刘智刚面带自信地告诉记者。据了解,凭着这许多年的积累,远远一看,他就知道竹子料子合不合格,即便蒙上双眼,他也可以通过嗅觉和触觉等感受到竹料的品质。
“诚信远比利益重要",这是刘智刚心中的准则。初入行的时候,信息没有现在透明,自身积淀也较为有限,所以那个时候的刘智刚也难免上当亏钱,但他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反而更加坚定了要诚信经营的信念。从9岁开始就帮着家里干活的他勤勤恳恳、吃苦耐劳、不怕利薄,每年售出竹产品400吨左右,一根翠竹,便撑起了自己的一方天地,他还立志为北方从事竹产业的朋友把好关,让他们在采购过程中省时省力又省心。“虽然是传统竹产业,但我们也加入了淘宝网,并且有QQ群和微信群。"刘智刚表示。
记者了解到,虽然杨滩镇竹资源丰富,但竹产品的加工工序并不简单,首先需要安排工人上山砍竹子,运输到山下的货场后,还得经历削片、扎把子、晾晒、火炕烘烤、打捆和上架等好几道工序,需要好几班人的共同努力。从事竹产品加工已有三四年的张光华是刘智刚的合作伙伴之一,他向记者介绍道:“请的工人都是本地村民,这也是提供就业机会嘛。如果是晴天,整个加工过程大概需要3天左右时间,能完成七八十件乃至百余件,下雨就麻烦了,得先用油布盖上,等雨停了再继续加工。"
对于竹产业,刘智刚始终有着自己的坚持,他不远千里来到广德,并突破重重阻碍,闯出了自己的一方天地,我们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他一定能让竹产业带动起更大的绿色效益,并且辐射到更为遥远的地方。
(晏勤勤)
新闻推荐
晏勤勤吴靖为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广德县精神文明建设,今年以来,广德县紧紧围绕争创省级文明县,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着力抓好“党建带群建,合力抓创建"活动,活...
广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