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篇
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这并非口号,而是与每个人终生相伴的生活实务,如今已被政府推出的33项民生工程所包罗。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公民权利,提高生活水平,关心弱势群体,正是此项工程的丰富内涵。新春伊始,本刊推出民生工程系列报道,向读者讲述2014年宣城市扎实推进民生工程的那些事儿。
过了正月十五,对农村青壮年来说,意味着阔别家人返程上工。可今年偏有那么些年轻人不急着赶程,他们徘徊在田间地头,憧憬着眼前美好的一切。
A
乡间美景,绘于完善的农村基建
沿着村村通公路,白色面包车直接驶向宣州区朱桥乡街道边……
“活了30多岁,现今才发现自家景色最漂亮,农村生活最自在!”朱桥乡小伙周建说,村村都通水泥路,家家都有小洋楼,健身场所配套设施齐全,“政府搞的美好乡村建设,把农村变得和城里一样。”2014年,美好乡村公共服务项目成果显著,49个中心村的设施建设基本完成。
“前些年,我们老家那边路难走、电常断,连喝干净水都成问题。”周建妻子是广德邱村吉山人,小时候因老家水源不洁,全家七口染过血吸虫病,“现在饮用水干净了,水边新建起的各项水利设施,还让农村增添了许多春游的好去处。”
据了解,民生工程中,以保障农村生活的项目占了近一半,其中饮水安全工程成效显著,135个项目全部开工,建成135个,完工率达100%。而曾经农村饮水最为困难的广德县,如今被评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示范县”。
B
农耕惬意,始于便民的惠农政策
周建告诉记者,这几年各项政策对农业都有利,重返家中务农的亲戚多了起来,春节走亲访友耽误了很长时间,“至今还没来得及回杭州那边找工做。”
周建亲戚介绍,现在乡下都有合作社,农副业发展不错,土地上的活儿自愿集中到公司里规范经营,农民纷纷成了“工人”,有了稳定收入,年底还能分红。近年来,由政府推进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让众多农副业承包经营者免去后顾之忧,落实了农业自然灾害后的经济赔偿问题。
“叔叔在养贤承包养青虾,表哥在朱桥搞葡萄园,小舅子在广德包山种苗木,个个都在农村发家致富。”周建告诉记者,家中好多亲戚因懂得把握政府的惠农政策,很快就在村子里发展了起来。而一些项目的实施,既让农民在家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也让未来的“农耕”生活更惬意。
C
返乡务农,民生工程让憧憬无限
“过些天再到外面找工,实在不行就跟叔叔养青虾。”周建终于道出迟迟没有返程的原委,只因政府惠农政策多多,返乡务农便利多多,发展机遇多多。
2014年,宣城民生工程惠农项目成绩显著,累计拨付资金8.62亿元,拨付进度100%。其中,政策性农业保险项目,种植业承保282万亩,森林保险309万亩,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提升工程进展顺利,完工率近100%。全市农村低保保障对象近7.2万人,支出资金14277万元,补助标准2207元/年,人均补差水平比2013年提高10%。流浪乞讨人员救助8610人,使用救助资金832.5万元,人均救助支出966.9元;孤儿基本生活保障677人,共发放资金525.7万元,社会散居孤儿达到每人每月不低于600元,机构集中供养孤儿每人每月不低于1000元,实现应救尽救的救助目标。
新闻推荐
广德讯(翟宝泉 唐莹)广德县2015年首批成品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资金已全部“打卡”发放完成。此次共计发放补贴资金654.9万元,其中城市(乡)公交补贴543万元,出租车补贴111....
广德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广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