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朝历尽三遭毁,千载沧桑两复骄。"自宋朝年间初建,时移世易,唯有天寿寺塔矗立千年,俯瞰这世间白云苍狗,沧海桑田。作为广德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天寿寺塔代表着广德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它不仅仅具有高度的文物价值,更是一种精神符号,承载着几十万广德人的深厚感情。为了保护天寿寺塔,一代又一代的广德人付出了极大努力,正因如此,天寿寺塔虽几经损毁,却仍然屹立不倒。
从独自守塔到夫妻共守
时至今日,广德县对于天寿寺塔的保护工作仍然没有丝毫松懈。文物部门更是派驻专门人员常年值守。作为守塔人,他们需全权负责守塔的日常工作,包括整个天寿寺的清扫及修缮,防止不明人士进入塔内或偷盗文物,确保保护工作不出疏漏。
近日,记者来到了天寿寺塔,见到了这里的守塔人——王本忠、叶正凤夫妇,夫妻二人均已年过六旬。作为这一批守塔人,夫妻二人加起来已在天寿寺值守8年之久。8年来,他们以塔为家,忍受清贫寂寞、枯燥无味,无法与亲人团聚,甚至连出一趟寺都要拿捏着时间,迅速返回。
“今年还好,我们夫妻俩一起守塔,不像之前一个人那么孤单了。"叶正凤告诉记者。原来,除今年外,夫妻并未一起守过塔。在老伴王本忠之前,叶正凤已独自守塔6年,后来临时有事,换王老来值守一年。直到今年,二老才团聚共同守塔。
记者看到,因为年久失修,天寿寺内萧条破旧、斑驳不堪,王本忠夫妇的住处原本是广德县文物部门的办公室,数十年的老房子。屋里陈设很简陋,天花板已开始渗漏,有时候还停电,每当外面下大雨,屋里就会下起“小雨",而他们只能用盆接着,或是将屋内容易被雨水打湿的东西转移出去……一场雨下来,人也累得筋疲力尽。白天还好,半夜里下起大雨,简直是活受罪。
夫妻俩也想过将天花板修修补补,但是治标不治本。“没用,才修好,塔上面又要往下掉石头,照样把房顶砸坏。"王本忠说。天寿寺塔是千年古刹,难免有些老毛病,再加上长期风吹雨打,砖瓦老旧,掉砖瓦碎块是常有的事。光是清理小院内从塔上掉下的大大小小的石块,一天都得好几次。这种“天降飞石",对于塔下的人来说,的确构成了安全隐患。王本忠告诉记者:“每当有游客来玩,我们总会提醒他们离塔远一点,小心被石块砸到。我们自己也知道留神,所以没被砸过。"
安守闹市中的清静一隅
虽然天寿寺塔地处闹市,但是这热闹却与塔内无关,这里永远是清静一隅。天寿寺几乎每天大门紧闭,从外面看甚至带点神秘色彩。除了偶有好奇的游人叩门来访和外出买菜,守塔人几乎很少与人打交道,吃住都在寺内。一个人值守的日子里,王本忠和叶正凤已将孤单视为习惯。“那时候,也没什么多想的,就感觉一天挺长。"叶正凤笑着说。
王本忠夫妇每天都要打扫院子,修剪杂草,清理碎瓦块。每隔一星期还要进入塔内,一层层爬楼梯,打扫清洗每一层。“这塔里几天不扫就会积灰。"王本忠带着记者进入塔内。这里极少允许外人进去,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有人破坏文物,杜绝乱刻乱画;另一方面,塔内年久失修,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记者跟着王老一层层上楼梯,发现楼梯越往上越陡,最上一层甚至接近垂直,年轻人攀爬尚且需要加倍小心,何况是二位老人。
当记者问起这塔还要守多久?二老说:“只要上面让我们守,我们就会一直守下去。"时至今日,我们仍能看到天寿寺塔巍峨雄壮的样子,这都要感谢那些不遗余力看守和保护它的人。
(赵丹丹 周琳)
新闻推荐
近日,县经信委会同新杭镇经发局,对该镇部分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检查组走访了万泰铝业、嘉艺制陶和振兴服饰等企业,对企业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及责任制度建立情况、消防设施设备、消防通道、用...
广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