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德县县城老十字街农业银行门口,有一家名气很大的“文化地摊”。摊主叫刘训山,一位朴实的中年男子,大家都喜欢叫他“老刘”。一到晴朗的夜晚,老刘必定出摊,看书的、淘书的、买书的、聊书的,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这里的图书既便宜又丰富”
一个天气晴朗的傍晚,老刘用三轮车拉了整整500多本各类旧图书去摆摊。他分门别类地将图书整理摆放好,然后捡起一本书,旁若无人地看了起来。不一会儿,书摊边吸引了不少人。记者看到,一本售价在28元大半新的《古汉语常用字典》,被一位高中生模样的男孩“淘到”,最后以8元的价格成交。
老刘告诉记者,这些书都是他从废纸收购厂和居民手中收购来的。在众多的图书中,若能细心拾捡,会找到很多古籍和善本书。一位路过的老大爷,从书堆中找到一本70年代出版的《辞海(近代历史分册)》。老大爷告诉记者:“我有刘老板的手机,我会了解他什么时间出摊,只要他出来,我就来。我就是在他的旧书摊上把这套20个分册的《辞海》搜集全的。这个版本的书你到书店是买不到的。”
“这里能买到很多冷僻书”
很多爱书的人都和老刘结成了“书友”。其中一位在县教体局工作的先生告诉记者,他喜欢研究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后来他了解到扬州评话版本的《武松》是根据《水浒传》中武松的故事情节发展演绎而来的。教体局这位先生跑了很多书店,也在网络书店上搜索,费尽周折也没能买到由扬州评话大师王少堂口述的《武松》。“后来,还是老刘让我圆了梦,花了10元钱,半新的《武松》就到手了。那种开心真是难以用语言表达。”
老刘帮大家“淘书”,自己也很开心。他说:“这些书在不喜欢它的人那里,就是废纸,没有任何价值。只有让它们找到真正喜欢它们的主人,它们的意义才能体现出来。为了找这套评话版本的《武松》,我在搜购旧书的时候,异常留心,前后花了2个月左右的时间才找到。”
“这里可以以文会友”
老刘不仅是个卖旧书的,而且自己也是个“读书人”。在他的书摊,也聚拢了一群爱好读书的人。老刘每次出摊,总有五六个“常客”,他们不一定买书,但是看书、聊书是一定的。
老刘告诉记者,他儿子是他旧书摊最忠实的读者。老刘儿子正在读初二,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这和我卖旧书也有一定原因,他从小就在这旧书堆中长大,自然也喜欢上读书了。我们父子俩也是书友,空闲的时候,我们一起读书,一起谈体会。”
如今,老刘的旧书摊成了广德县城夜幕下很耀眼的一幕风景。琳琅满目的旧图书,在传承文化之余,还给路过的人群送去了一份浓郁的书香。
新闻推荐
广德讯(查芳丽)近日,第十六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评选结果揭晓,广德县选送的20名学生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9名,16名教师获辅导奖。 &nbs...
广德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广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