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广德新闻 > 正文

我们要把桃李园办成什么样的学校

来源:今日广德 2015-08-28 21:15   https://www.yybnet.net/

广德县桃李园学校董事长   王飞勇

我们心目中的桃李园学校究竟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从2004年桃李园创办至今,我们已经走过整整十一年,这十一年是艰苦创业的十一年,是大浪淘沙的十一年,是桃李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日趋壮大的十一年。今天,我们已经是一个拥有近300名教职工、3000个学生、南北两个校区的初具规模的学校,我们已经用我们的不懈的付出,赢得了广德人民的广泛认可,我们甚至有些飘飘然,因为我们作为民办学校不愁招不到学生,不愁发不出工资。但是,我在这里提醒大家务必记住四个字“戒骄戒躁"。因为我们桃李园学校办学历史不过区区十一年,在教育教学领域只是像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娃娃迈出了蹒跚的几步;在教科研方面,只是处在很草根的阶段。客观地说,很多做法只能算“土作坊",作为一所全寄宿制的民办学校在后勤管理与服务方面的经验还不完全成熟。我们千万不能“骄",也没有“骄"的理由;我们也不能“躁",一躁就会迷失方向,办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们桃李园人到底想把桃李园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可能要受很多因素甚至有不可抗拒的因素的制约,但是想不想是我们自己能决定的,有人能干预我们做什么,但是没有人能干预我们想什么。

现在我在这里请大家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未来的桃李园学校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给大家五分钟思考酝酿。我心中未来的桃李园学校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历史、文化、幸福、时代。

历史篇

所谓“历史",就是我们必须把桃李园学校办成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我国的民办教育兴起于20世纪80-90年代,高峰期在2000年左右。但是2010年前后,民办学校就进入组合期,优胜劣汰,很多民办学校包括一些教育集团纷纷倒闭。就广德县而言,2004年桃李园创办时,当时的广德除民办幼儿园外,有十一所民办中小学,但就是短短的几年时间,到目前为止,仅剩六所。这里面有政策因素,也有举办者因素;有经济因素,也有办学理念因素;有教育规律因素,也有市场规律因素;有社会因素,也有自然因素。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可能很难理解、体会到一所民办学校的倒闭时,举办者内心将经历怎样的痛苦,但是你们可以想象得到,一个倒闭的学校,曾经为这所学校付出自己的青春与热血的教师和职工,将挥泪而去,重新就业,所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创伤。尤其是一个倒闭的学校,一般必将经历一个非常不稳定的时期,甚至是几年。受到伤害最大的、影响最深的甚至是一辈子的,是无辜的学生。什么债都可以还,良心债还不了。所以我作为桃李园学校的举办者之一,给自己立下这样的誓言:我在,桃李园在;我不在,桃李园还在!我在桃李园十年校庆《画册》寄语中这样写到:“桃李园的诞生源于举办者的一时心血来潮,桃李园的发展归功于桃李园人对教育的良知与不折不扣地付出,桃李园的未来则期盼于已知与未知的桃李园人对教育灵魂的固守与升华"。今天,我在这里强烈地呼吁大家,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我们广德基础教育发展,我们必须坚守我们的桃李园!这是责任,这是良知!我不愿背负骂名,你们同样也不愿背负骂名。我们已经拥有桃李园,在我们手上绝不能丢了桃李园。我们桃李园学校到底在广德县志上能留下多少年的历史,几十年?上百年?几百年?我不是预言家,不敢断言。因为前面我已经说过,决定一所民办学校的发展有很多因素,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只要桃李园人一如既往地同心协力、同舟共济,既遵循教育规律,也遵循市场规律,也就是两条腿走路,以最负责任的态度办教育,桃李园就一定能走得稳,走得远,走得超出我们的预想。在座的桃李园人必须有这样的情怀与气魄;只要我们在,桃李园就在;就是我们不在了桃李园还在!桃李园不仅属于我们,还属于社会!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桃李园的历史由我们桃李园人来撰写。

文化篇

所谓文化,是指我们要把桃李园办成一所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学校。我认为,一所没有久远历史的学校,很难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化,没有文化支撑的学校也很难成为一所有久远历史的学校。那么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有内在的,有外延的,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我不是专家,说不清楚,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一所学校必须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必须有所有教师、职工、学生共同认可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共同追求的目标,这是贯穿学校的一切工作、生活的主线,是学校的灵魂。大家都看到我们桃李园北校区矗立的泰山石刻着的两个字“立人",这就是我们学校的文化的精髓,是核心,这一核心是根据我们的教育目标决定的。桃李园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吗?《桃李园学校章程》规定学校办学宗旨:“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意味着我们桃李园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以人为本,人是最宝贵,也是最伟大的。“人"是桃李园的文化之根、文化之魂。当然这只是一个学校文化的定位,“人"的文化怎么做,怎么传承,怎么引领桃李园学校的继往开来,在目前的桃李园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框架建设,至少我目前还是模糊的、笼统的。大家都知道,目前桃李园还没有明确的统一的校训,我在这之前,也发动过学校领导层,进行过多次的讨论,但迟迟没有定下来,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我们觉得一所学校的校训不是简单的口号,不应该是冠冕堂皇形式主义的东西,必须是不偏不倚准确引领这所学校长期发展的旗帜。 我希望大家对于学校文化建设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文化需要构建,文化需要营造,文化需要积淀。桃李园文化,需要所有桃李园人用心、用志去实现的。

前面说到学校的历史与文化,坦率的说我更看重文化,如果让我必须在二者中做出选择,我宁可选择有文化没有历史的学校而不选择有历史而没有文化的学校。因为一所有历史而没有自己文化的学校会误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前程。一所学校的历史可能我们无法决定,但是一所学校的文化是由我们主宰的。在座的老师有读过《陶行知传》的,都知道陶先生一生创办了很多学校,但很多学校由于反动政府的扼杀,都没有存在多久就被查封了,就像南京的晓庄师范,从创办到解散仅三年,但是晓庄师范的思想文化精神,却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不可摧毁的丰碑。

幸福篇

在座的老师中,听过中国教师报主编、课改专家李炳亭在我校作的课改动员报告中,曾经说过我们要把桃李园学校打造成一个幸福指数最高的学校。在我看来,是不是一所好学校,不看别的,看一看老师的脸,看一看学生的脸就知道。我理想中的桃李园学校,走进校园,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张张充满自信、充满激情、充满生机、充满理想的幸福笑脸。桃李园学校在创办之初,就明确提出要把学校办成“学园、家园、乐园"。学校作为教育圣地,首先必须是学园,要有浓郁的学习氛围,要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不学习的学校肯定不是学校。怎么学?是苦学还是乐学?时至今日也应该说在教育界呼声最高的是,应该提倡快乐学习。过去我们读书的时候,听得最多的就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写作文时常常把它当做名言警句来引用,现在看看所有学校,很少再有这样的标语。没有哪位老师再去讲“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了,因为这不是学习,而是对人性的摧残。桃李园的课改,桃李园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推进,就是为了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痛苦学习为快乐学习。因为两种不同的学习心态,带来的是完全不同的学习结果。我不是教研专家,不在这里深入。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桃李园提倡的是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绝不欢迎也不允许让老师和学生做不愿做的事,强人所难是有悖教育规律的,也是有悖人性的。所以桃李园学校不仅要建设学园、乐园,还要建设家园。

作为全寄宿制学校,老师和学生在学校里的生活时间非常集中,时段也比较长,一个孩子如果在桃李园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上学到初中毕业,长达九年时间,我们可以算一笔账,如果按每年200个教学日算,九年加起来是1800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在学校生活的时间远远的超过在家庭的时间,学校其实就是老师和学生的第二个家,比“家"还要“家"的“家"。所以学校必须要有家的环境,家的亲情,家的温馨。如果有一天,我们的老师,我们的职工,我们的学生一走进桃李园学校大门,就有一种回到家的幸福感觉;如果一离开学校,就有一种失落,有一种眷恋,有一种早日回来的感觉;如果有一天我们的老师因为其他正常的原因离开桃李园,去新的工作单位;我们的学生,上了高中、上了大学,无论是做了企业老总,做了政要,还是做了农民,做了工人,成了家,立了业,依然能对桃李园的学习和生活,时时勾起幸福的回忆,还想回到校园树荫下坐一坐,还想回到食堂里和十来个人围在一起用着公筷夹着菜、津津有味吃着饭,还想……

如果所有桃李园人,老师、职工、学生都把学校真正当做自己的家,有家的幸福、家的快乐、家的依恋,把学校当做家一样去呵护,去经营,去追求完美,那我们学校就离真正的成功不远了。想不成为名校也不行,椰风挡不住啊。

现在桃李园无论是北校区,还是南校区,办学条件都不算是最好的,有些地方甚至是简陋的,我们教职工的待遇可能与你们的期望值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其实我们作为人,尤其是老师,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层面上的,有时更多的看重精神层面的。在桃李园要有幸福感,有归宿感,要有最起码的尊重与理解,要找到做人的尊严与价值,大家说是不是这样?

在这里,我再次呼吁,所有桃李园人共同来建设一个平等、和谐、快乐、充满了欢声笑语的幸福校园。我们期待这一天,有人问广德哪个学校的老师最幸福?答:桃李园!有人问广德哪所学校的学生最幸福?答:桃李园!

打造一所幸福学校是所有桃李园人的共同愿景,实现这一愿景,要靠所有桃李园人,包括我在内的所有投资者,所有校董,所有校长,所有教职工和所有学生。我曾经很多次在我们校长和老师面前说过,别把我称作学校老板,因为你叫了我老板后,心里冰凉冰凉的,老板和打工的想法会一样吗?老板与打工的永远站不到一起。昨天我看到一条微信,是著名校长李镇西的随笔,“请称校长为老师",说的就是如何构建校园内平等和谐的人际生态。幸福是建立在平等和谐的基础上的,不是喊喊口号,是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细节中。于无声处见平等,于无声处见幸福。去年我们学校曾发生过一起严重体罚学生的事件,这个学生也因此离开就读多年的桃李园学校,去了一所乡下学校,你说这给这个学生幼小稚嫩的心灵带来多大的创伤,他在桃李园学校获得幸福吗?后来我虽然代表学校去看望这个学生,但是我真的很内疚,很心痛,惟愿这样一次挫折不会影响这个学生的终生。

时代篇

我心目中的桃李园不仅是一个有久远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学校,还是一个幸福学校,而且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学校。

中国是有悠悠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出了很多伟大的教育家。古代当首推孔子,近现代当推陶行知。有专家做了这样的评价,孔子办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而陶行知先生则是为人民大众。一个是教育治国,一个是教育救国,但都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从这一点来说,教育是时代的产物,教育与时代是分不开的,邓小平在80年代就提出教育要面向四个现代化,面向未来,一个墨守陈规、不能与时俱进的学校是永远不会有前途的,最终必将被时代所淘汰。

这就要求我们桃李园人永远保持最鲜活的教育激情,最前端的教育视野,敢为人之先,敢为人不为,敢于挑战,敢于创新,把桃李园办成一个与社会接轨的学校,办成与时代接轨的学校,与国际接轨的学校。

这里我想告诉大家,有一个学校的一个校长,就是南京浦口区的行知小学的校长——杨瑞清,把一所乡村小学办成了与新马泰多国结盟的学校。这使中国农村的孩子能迈出国境、走向世界,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孩子来到这所学校,和中国的孩子一起学习和游戏。

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桃李园人必须解放思想、敞开胸怀去拥抱世界,拥抱未来。

归纳起来,我心中的桃李园学校应该是一所有久远历史的学校,一个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学校,一个幸福的学校,一个有时代气息的学校。

2015年8月28日

新闻推荐

东亭乡完成秋季造林验收

东亭乡2015年人工造林秋季验收工作已于9月7日完成。通过林农积极申报,林业工作人员的细致验收,全乡达10亩以上集中连片造林区共计造林1234亩,占任务数740亩的167%。其中林苗两用林1053.5亩,在非林地...

广德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广德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我们要把桃李园办成什么样的学校)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