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增添家庭的幸福感,在生活节奏与利益纠纷的牵扯下,越来越多的家庭背道而驰,而家住东亭新街的董牡丹一家仍恪守着这一准则,成为乡邻口口相传的佳话。
2005年夏天,董牡丹的公公万载兴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这可吓坏了一家人。而这一年董牡丹刚从泗安嫁到广德不久,结婚几乎花光了家中的积蓄:“当时我和老公都没犹豫,借了十几万给公公看病,作为后人,不管怎么样,都应该尽力医治老人。"虽然病情稳定住了,但回到家的万载兴仍米水难进,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和家人,董牡丹的丈夫万忠毅然辞去外地的工作,回到了东亭乡,在妻子董牡丹的记忆里,万忠从未向父母和家人发过脾气,下班或休假回到家里,能做的事情都坚持自己做,尽量减少母亲和家人的负担。
在邻居杨大哥眼中,董牡丹算得上东亭的好媳妇,自从公公生病后,不仅要经营好书店,还要帮忙照顾小孩和老人、料理三餐,虽然娘家近在泗安,但十年来为了照顾公婆,都是半天就往回赶,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非常值得年轻人学习。记得有一年,董牡丹的婆婆因病住院了,丈夫万忠外出有事,公公万载兴却突然出现了胃出血,怀有4个月身孕的董牡丹二话不说,急忙把公公扶上三轮车,因为不会开,凭着弱小的力量慢慢将公公推到了乡医院,使病情及时得到控制。面对乡邻们的称赞,董牡丹重复最多的一句便是:“每个人都会老去,每个人也都有义务照顾老人,这只是我的分内事,换成别人也会这样做的。"
董牡丹告诉记者,公公生病后,婆婆董银娥是最不容易的一个,虽然因腰间盘突出开过刀,却仍坚持接过家里的4亩地,治虫、抽水等都亲力亲为:“我的婆婆是个脾气极好的人,对谁都细声细语的,公公生病初期喝不了水,她就用棉签一滴一滴往他嘴里送,十年来,她从最初的端屎端尿到现在的悉心陪伴都毫无怨言,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中,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虽然一人生病、全家操心,但在董银娥及其儿、媳的共同帮助下,近几年万载兴的病情已得到了很好的恢复,不仅能独自散步,生活也基本能自理,虽然也曾为负债累累压力倍增,但家庭的力量也让如今的他们日子越过越好。“只要一家人身体健健康康的就好。"这是董银娥最常说的一句话,也希望有更多的家庭能珍惜家庭的和睦、健康,遇到困难时只要齐心协力,总能看到希望,渡过难关。
(张秀香)
新闻推荐
近日,记者来到桃州镇凤凰小区,见到了94岁曾是国民党一员的抗日老兵梁志尚。梁老虽年近期颐,但仍然头脑清楚口齿清晰,提起70年前的那段抗战经历,老人记忆犹新。1937年11月30日,日本攻陷广德县城,15岁的梁...
广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