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秀香
自6月20日特大暴雨普降广德县以来,各乡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据上周统计数目显示,广德县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了33.33万亩,那么在洪涝灾害刚刚过去、新一轮降水不断侵袭的时候,广德县农业种养户该如何应对,把损失降到最低呢?随后记者走访了县农业部门,县农委总农艺师罗道宏分别从水稻、蔬菜、果树、茶叶、养殖业、水产业的灾后恢复生产措施和相关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给出了专业的指导意见。
在本次特大水灾中,受灾最严重的农作物当属地势较低的水稻了,“对受淹水稻,72小时内能及时排水、受损程度较轻的田块应该及时采取追施提苗肥、喷施叶面肥等来补充营养,促进水稻恢复生长。"罗道宏介绍称,水灾过后水稻由于植株受伤,土壤养分流失较严重,抗病能力减弱,在高温高湿气候中极易诱发病虫害的发生,因此要及时做好稻瘟病、细菌性病害及早播中稻田纹枯病的防控,但当前广德县处在高温季节,广大农户在开展病虫防治时,要避免使用高毒农药,避免在高温期间施药,喷药要选在上午10时以前或下午4时以后进行,在喷施时要注意劳动保护工作,防止农药中毒。每亩药液量要施足30-45公斤,做到喷施均匀,不留死角,并保持3-5公分田间浅水层3-5天,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对于受淹4-5天以上仍无法及时排除积水的稻田,罗道宏表示应该及时进行补种或改种:“7月20日之前补、改种,可选用常规早熟早灿品种撒直播;7月20日以后才能退水的,可选用早熟早灿品种进行旱育秧、工厂化育秧等异地育秧;不能进行异地育秧的,则应该视情况改种旱地经济作物,比如玉米、绿豆或蔬菜等。"
对于受灾的蔬菜、果树和茶叶,农户们又应该采取怎样的应急和预防措施?“内涝严重的蔬菜要尽快抢收上市,既减少损失也能加大市场供应量从而平仰菜价;受淹时间不长但长势差的蔬菜应在天气转晴后及时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菜苗转化,同时要及时清除病株、病叶,早晚喷施光谱性药剂来严防灾后病虫害蔓延。雨后乍晴的时候要及时遮阳降温,防止生理性萎蔫。果树类的要及时开沟排水、清理污泥杂物,受害严重的果树要扒土晾根1到3天左右,并及时剪除病枝、病叶和病果,并进行沉埋或焚烧,对于根系受损的果树要采取根外施追肥的方式来促发新根。另外,天晴时要喷药防止病害发生,其中梨应注意黑星病、梨锈病、轮纹病的发生;桃应注意褐腐病和炭疽病的发生;葡萄应注意黑痘病的爆发。一旦发生,应及时选用对口农药进行防治。对已进入采收期的水果,天气好转时要及时组织人员搞好采收工作,尽量挽回损失。茶叶这块要及时修复茶园中冲垮的道路和梯层,补施磷钾肥,对于地势低、易积水的平地茶园,还应多开横排水沟,而且沟深达60-80cm,以免浸水时间过长而发生烂根。对受淹茶树要及时补救,扶起倒伏的植株,不能扶起的应立即剪断,地上部已死亡的应立即剪除。"
据了解,除了种植业和林业受灾严重、急需减灾之外,广德县养殖业、水产业也面临着灾后恢复重任,对此罗道宏也给出了专业意见:“对于在洪灾中死亡的畜禽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消除疫情隐患,然后对养殖环境进行反复消毒,彻底杀灭病原菌,参保的能繁母猪发生死亡的应及时跟国元保险广德分公司联系,商讨理赔和处理补助费用。对新入栏、漏免的畜禽及时补注禽流感、口蹄疫、蓝耳病、猪瘟等疫苗,确保畜禽处于免疫保护状态,严防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水产业灾后要抓紧修复被毁坏的各种养殖设施,并抓紧补放苗种,争取受灾不减产;其次要做好灾后水产养殖疫病预防控制工作,包括消毒养殖水体,及时对死鱼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强水质调控,尽快培肥水质;强化投饲管理,在投喂时做到定质、定量、定位、定时,提高鱼体免疫力;水灾过后,鱼体处于应激状态,很容易发生各种疾病,应特别注意对疾病的准确诊断与对症下药,切忌滥用药,杜绝使用违禁药,避免造成次生死鱼事故。
目前,广德县农业部门种植业局、畜牧水产局等单位相关工作人员、技术专家均奔波在灾后农业抗灾减灾的一线上,为最大限度降低种养户损失而努力,我们也希望更多的种养户不抛弃、不放弃,积极展开灾后自救,重新规划和创造美好的明天。
新闻推荐
6月20日以来,广德县连续遭受5轮强降雨的袭击,全县水利设施损毁严重。为确保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让受灾群众早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县防指组织成立5个灾后重建工作技术指导组,从7月中...
广德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广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