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尹宏斌
随着广德县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社会信息的需求日渐增长,信息资源的开发已成为一项势在必行的重要工作。档案信息资源是社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得到广泛认同,其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值得我们档案工作人员下大力气做好开发利用工作。
就做好广德县综合档案馆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丰富优化馆藏,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石
丰富和优化馆藏是档案馆工作的永恒主题。要进行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馆藏档案是基础。县档案馆成立于1958年,现存108个全宗,189个立档单位,共5个门类档案资料,多为文书档案。从其档案总数量上来看有10万余卷、册左右(因档案馆库房问题近30多年档案无法进馆),但从其内容质量上来说少了,还远远不够丰富。在信息高度需求的今天,馆藏质量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基本因素,其内容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档案信息的质量。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馆藏门类不全,内容单一;另一方面,以前进馆的档案重复保存现象普遍,加上归档范围的执行不够好,使馆藏量庞大、臃肿,影响了馆藏质量的优化。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档案工作人员下大力气解决好。档案信息资源是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提供服务的,因此利用者需要的就是我们所要做的。丰富和优化馆藏必须“老调重弹",一方面,严格执行档案的归档范围和进馆档案范围,整合档案资源;另一方面,扩大档案进馆的门类内容,为档案馆藏加入地方特色、人物特色,并可有选择地提供有偿代管业务。
二、馆藏档案的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保证
档案要作为信息来进行交流,档案的检索工具就成了档案信息交流这列快车的引擎。档案信息的数量非常庞大,只有通过检索来实现对档案信息的利用,编制科学、规范的档案检索系统是快速、有效地查找档案的保证,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备条件,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一只闪亮的路标。然而,对一个馆藏量在10万卷左右的县级档案馆来说,要想三年完成目录著录工作,就要平均一天完成160卷、约为2000余条的档案著录工作,这在现实中难以想象。因此,为了尽早完成这一工作,人力、物力的配合是不能少的。现在利用购买社会化服务成为现实,这就大大加快了我们迈入信息化社会的步伐。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不断增置,及早建立馆内局域网,迅速提升馆内业务管理的自动化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人力、物力的作用,积极推进以机检目录输入为主的各项基础性工作,使馆藏档案有计划地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和馆藏的局域虚拟化,是最终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有效基础和保证。
三、档案服务网络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社会的发展要求信息的提供须全面、完整、具有时效性,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借助于现代化的设备和现代化的技术,来构建档案信息交流网络。一方面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网页,建立网站,公布一部分档案,向社会宣传、介绍自己的馆藏,让社会及时了解到档案的性质和内容;另一方面提供档案信息查询的网络体系,构建由各个档案馆局域网组成的全国范围的档案信息网络,来完成这一功能,并逐步扩展到全文数据的应用,同时注意解决档案信息上网的安全性,提供安全可靠、可共享、可对话且具有特色的网上服务,最终实现档案馆信息资源共享。
新闻推荐
七·一来临之际,县委书记吴爱国、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程利分别看望慰问了桃州镇部分离退休老干部,为他们送去党的关心与祝福。“党的生日要到了,我代表县委来看望您,愿您生活愉快,家庭幸福。&...
广德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广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