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广德新闻 > 正文

打赢棚改征迁“攻坚战”

来源:宣城日报 2018-08-02 11:08   https://www.yybnet.net/

一幢幢低矮破旧的老房子被拆除,一处处卫生死角消失不见,一栋栋漂亮的高楼拔地而起,一批批因危房担惊受怕的居民搬进新居……这是广德县城区近年来发生的喜人变化。

去年6月,广德县部署了新一轮力度更大、范围更广、强度更高的棚户区改造计划。作为全县棚改工作的前沿阵地和战斗主力,桃州镇各级党员干部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全力做好棚改项目各项工作。

一次次披星戴月、挨家挨户的走访,一次次慷慨激昂的动员会、调度会,一次次征迁干部不得不放弃的假期团圆……这是桃州镇全力参与棚改、助力城市发展最真实的写照,也是文明城市创建中最动人的场景。

火力全开,掀起棚改征迁的新序幕

2017年7月,广德县将棚户区改造项目列为民生改善重点工程摆上重要日程。目标清晰、信念笃定,棚改征迁工作掀起新一轮的高潮。

在桃州镇征迁办公室,干部们五人一大组、两人一小组,平时分组开展工作,每次调度会再“碰头”,讨论各自遇到的工作难题、分享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这里的每间办公室,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乱”。办公桌上堆积着各种文件,不同类型的表格被摆在桌上、贴在墙上、拿在手里,表格上是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划线……“挂图作战”的紧张感,充斥在这小小的征迁办里。

“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继续采用‘挂图作战\’模式,不断自我加压,进一步细化任务,分清轻重缓急,科学安排棚改片区推进的先后顺序。”桃州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慎先培说道:“与此同时,进一步统筹推进,做到遗留问题与新任务并驾齐驱,扫尾片区与新片区同步推进,全力开展‘清零行动\’。”在征迁工作中,桃州镇征迁领导组及办公室强化统筹部署,不断完善相关征迁政策,及时协调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每日通报棚户区改造项目有关进度,确保棚户区改造工作有序推进。

在这个征迁办公室里,不仅有桃州镇抽调过来的80名征迁干部,还有县政府从城管、住建、公安等部门抽调的60多名“外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们分三批进驻到桃州镇这个征迁的第一线。桃州镇、县直职能部门与社区(村)密切协作的作战体系建立起来。

敬业奉献,谱写合力攻坚的奋进曲

自去年6月启动棚户区改造以来,在桃州镇,“每天都是工作日”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不过节、没周末、起早贪黑是征迁干部的常态。从2012年以来一直分管征迁工作的慎先培更是深有体会:“干征迁工作,就意味着起早贪晚、无假无休。”

王邦国是县检察院法警大队的大队长,去年9月底,他作为第二批抽调参与棚户区改造拆迁干部,来到桃州镇征迁指挥部。自此,生活规律完全被打乱:每天早上6点多上班,晚上9、10点回家是常事,儿子刚上初中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他却无暇顾及家里。到征迁办不到半年,他参与拆迁就达到30多户。“我是从县里抽调过来的,不太熟悉情况,组织给我的任务算很轻的了。”王邦国说,“说起来,更辛苦的是那些镇里的干部,他们任务更重、事更多。”

正如王邦国说的那样,桃州镇的干部们被抽调到征迁办,但本职工作却并没有放下。双重身份,意味着压力也要加倍。

桃州镇村镇规划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王娟从去年8月份被调到征迁办工作,每天一睁开眼就是笔记上那些未完成的征迁,“手上任务没有完成,新的任务又来了。”是她近一年的状态。

王娟对接的征迁户张某长年居住在合肥。去年圣诞节那天,正好是王娟的生日,却因为张某说了一句“可以谈谈”,她放弃与家人一起过生日,与组里的同志们一起赶到合肥。等到晚上,终于见到张某,却错过了回家的时间。“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宝宝超过24个小时,整晚都没有睡觉。”王娟笑笑说,因为自己没时间,她将2岁的儿子送进早教班,“虽然有些舍不得,但是没办法,今年情况特殊。”

“我们指挥部虽然人不多,但是战斗力特别强!”这是桃州镇征迁办主任马代林经常说的一句话。他说的“战斗力”,不仅指干部们敬业的韧劲,更指他们工作中用的“巧劲”。

今年60多岁的刘家富,一直赡养着残疾的哥哥和80多岁的老母亲。他有一处住房位于棚户区改造范围内,但这房子一直用来给母亲和哥哥居住。拆迁,补偿款不够买一套新房,像母亲和哥哥这种情况,租房也很困难。如何安置自己的亲人,让刘家富很为难:“我很支持棚改,这是大好事,但是我的实际情况也摆在这。”征迁干部经过研究,为刘家富的母亲和哥哥申请了“过渡房”,还与民政部门协调,同意他们将厕所改成残疾人专用。“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我们在工作中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通过创新工作方式来提升效率。”参与刘家富户征迁的王娟说道。

为民解困,书写干群同心的好故事

征迁是与老百姓打交道的事,因此,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百姓困难成为最考验征迁干部的事。“只有服务好、工作细,拆迁户才会认同和支持你的工作。”在征迁一线近一年,王邦国对此深有感触。

罗德强是王邦国联系的一名征迁户。他以前是一名搬运工,却在一次工作中摔成重伤,从此不能干重活,妻子患有糖尿病,儿子还在上大学。“看到他家情况那个样子,我们也想为他做点什么。”说到当时的情况,王邦国也有些激动,“但补偿标准是一把尺子量到底,这个是坚决不能改的。”征迁干部们建议罗德强写一份困难补助申请到镇里,并将罗德强的情况向镇里作了说明。最终,桃州镇给予罗德强7000元的困难补助。

“政府很关心我,让我很感动,我也要支持他们的工作。”罗德强爽快地签了征迁协议。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征迁协议签了,征迁干部对他的关心却没有结束。拿到房屋征迁款后,罗德强准备在某小区买套新房,却差了6万元的房款。正当他一筹莫展之时,王邦国让他先去筹钱,另一边,积极与房产公司协调,为罗德强多争取几天筹款的时间。

自棚改征迁工作启动以来,这种征迁干部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连心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杨世美今年78岁,老伴过世后,她一个人住在南塘社区一间26平米的老房子里。因棚改,这处房子被列入征迁计划。房屋面积太小,拿到的补偿款买商品房不够,搬去与条件不太好的子女同住也很不现实。看到老人的情况,征迁组组长江勇希望帮老人协调廉租房。“但当时廉租房摇号已经结束,我们想了很多方案,最后只好联系县开发区的人才公寓。”参与征迁的王娟回忆道。按原则,人才公寓只能提供给企业使用,但考虑到情况特殊,广德开发区管委会收取廉价租金后,为老人提供了住房。“当时只剩11楼的房子,考虑到老人上下楼不方便,我们又与已经入住的职工协调,将老人安排到1楼住。”王娟说,“虽然我们没有义务去做这些事情,但让征迁户越满意,就意味着我们的工作越圆满。”

正是怀着这样以人为本的信念,桃州镇广大征迁干部把棚改征迁这块“硬石头”,熬成让群众赞不绝口的“暖心汤”,也让棚改征迁这项难点工作,变成了全镇的一项亮点工作。

新闻推荐

书画爱好者在平川区广德画廊交流。

书画爱好者在平川区广德画廊交流。书画交流带动平川区书画从封闭走向了市场,让书画交流、创作、交易形成了“抱团发...

广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打赢棚改征迁“攻坚战”)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