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讯“海葵”过后,泾县转换防御台风工作重点,投入应急抢险力量,全面部署应急保障工作,全力以赴做好抢险救灾,尽快恢复灾区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努力将台风带来的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坚决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海葵”过后,降雨持续,山洪洪峰对河堤构成严重威胁,同时山体土壤含水饱和,极易造成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该县抓住降雨转弱的时机,各工作组、乡镇巡逻队、抢险队伍实行24小时巡查制,重点巡查易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及水库、山塘、堤防等重点防洪地段,密切监视水情雨情,严防降雨带来的叠加影响和次生灾害的发生。
抢抓时间组织抢修水毁设施。台风“海葵”引发的强降雨给公路、供电等设施造成了严重损失,全县11条县道、90条乡村道受损,冲毁路基407802立方米、路面242393平方米、防护工程26125立方米,坍塌土石方18776立方米,公路经济损失达6370万元。205国道岗子山大桥交通阻断,3条县道交通阻断,乡村公路普遍受灾,1个乡镇交通中断。全县共106座移动通信基站停电,23处基站线路中断,20公里光缆杆路受冲击。该县组织精干力量,重点开展交通、电力、水利、通讯等设施检查、抢修、排险工作,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受损电力线路和供水管网,尽最大力量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目前,所有遭停电基站均已恢复发电,17处基站在第一时间恢复正常。截至8月9日晚10时,通往交通中断乡镇的榔苏路恢复通车,8月10日下午4时,205国道岗子山大桥绕行便道抢通,下午5时,蔡村至爱民公路恢复通车,其他阻断的公路正在抓紧抢修中。
妥善安顿避险转移群众。该县把临时避险转移出来的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生产生活,保障每一个受灾群众有饭吃、有干净的水喝、有地方住、有伤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满足受灾群众生活的最基本的需求。8月10日,救灾物资车辆开进泾县泾川镇受灾最为严重的晏公社区和古坝村,首批救灾物资正发放到灾民手中。上郎村民组也是泾川镇受灾地区中的重灾区。灾后,镇、村干部第一时间来将救灾物资发放到每户受灾群众手中,同时还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向他们讲解灾后防疫的重要性,引导协助群众将家中及房前屋后进行消毒防疫,确保灾后不发生疫情。
不等不靠生产自救两手抓。该县迅速成立以镇、村、组为基本单位的抗台救灾组织,全面落实各单位各部门职责,深入灾区查灾、核灾。同时,对堵塞的堰渠、排污沟、饮水池和集镇街道进行清理、排洪,有效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供应、应急通道和集镇街道的正常通行;对水毁河堤、水渠进行补砌,对公路塌方清理清除,以确保农田供水、农用物资的按时供应;最大限度的减少农作物损失;对倒伏树木、积水点进行清理,帮助灾区克服困难,积极开展恢复生产和灾后自救工作。为尽快恢复正常的农业生产,该县农委从昨天开始派出6个生产自救小组深入全县的田间地头和农业企业,积极组织生产自救。同时组织好救灾种子、种苗、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调剂和调运,为灾后生产提供物资保障。在加强田间管理上,通过开展扶苗洗苗、科学管水、清除淤泥、追施肥料、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工作,减少作物植株压伤和苗叶腐烂,恢复作物正常生长,促进根系恢复生长,防止“灾后灾”。(马卫兵特约记者蔡盛)
新闻推荐
泾县讯今年以来,泾县人大常委会围绕履行地方人大对经济工作的监督职能,从五个方面入手,提高对财政预算管理的监督实效,进一步督促政府依法理财,切实为人民群众看好“钱袋子...
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