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以来,餐桌上频现牛肉锅子,这也是宣城市民多年养成的一种生活习俗。连日来,一些从菜市场买菜回家的市民发现,买回的牛肉基本上没有不注水的。甚至有的牛肉切在案板上,准备佐料的工夫就淌了一汪的水。“两斤牛肉里面,最少说有四五两水,难道说注进牛肉里的水也要卖20多元钱一斤?”
“对于牛肉的含水量,国家有关部门有过严格规定。含水量在百分之七十以内即为合格,超过了就要按注水牛肉处理。”据市工商局市场管理局的同志介绍,前两年,宣城市工商系统在市区的一些菜市场曾经对“注水牛肉”进行过综合整治,“注水牛肉”一时间也曾销声匿迹。近日,针对市民就“注水牛肉”多次向市工商系统举报这一事实,11月21日下午,市工商局召开会议,通报了各市场牛肉经营户的经营情况以及近期牛肉市场出现的“注水牛肉”问题,分析了经营户的进货渠道,全面部署了市区各市场牛肉市场专项整治工作。11月22日上午,全市工商系统立即展开行动,组织辖区内的屠宰户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安徽省城乡集市贸易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屠宰户们自觉遵守上述要求,杜绝销售“注水牛肉”经营行为的发生,同时要求他们现场签订“承诺书”。
与此同时,市工商局还组织精干力量前往全市的各个县市区进行不打招呼的暗访和检查,一张让“注水牛肉”在全市无法生存的天罗地网正在悄然张开。
2.从今天起,立即“金盆洗手”
11月22日下午,闻讯市工商局市场管理局负责同志将在九州工商分局与屠宰户代表签订“承诺书”,记者随即冒雨前往。
下午3时20分许,在该分局的会议室里,辖区内从事屠宰和批发牛肉的6名摊贩先后到来。“查处注水牛肉,要从源头抓起。你们扪心自问,这样不顾市民身体健康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做法,该不该管?你们自己是不是也吃注过水的牛肉?你们往牛肉里注的是什么水?吃出了事情法律责任由谁来负?”在组织屠宰户们学习了有关的法律法规之后,市工商局市场管理局的负责同志,对他们进行了教育动员,要求他们自查一下良心是否缺失,从消费者的角度换位思考。
针对近期市区菜市场上频繁出现的“注水牛肉”,屠宰户们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据工商人员介绍,这些屠宰户们一般是当天晚上9时至11时开始屠宰从泾县等地贩来的水牛,有的屠宰户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采用打点滴注水的方式,将事先打晕头部的牛拴住,直到将牛注水使其胀昏之后再行宰杀。“前一阵子注水的现象确实是普遍存在;有的注水牛肉两天卖不掉后就会产生异味,市场上也一度出现了用红墨水涂抹兜售的不法行为。因为牛肉不注水,卖相不好,且价格高了市民会不接受……”,一位摊主刚一说出牵强的借口,就被其他的摊主打断:说心里话,其实我们也不愿意销售注过水的牛肉,主要是大家存在观望心理,总觉得自己要是不注水,价格再不上去多少有点亏了,只要大家都遵守工商局的管理规定,从源头堵住注水牛肉,市场上也就不会出现了。
“这次只是先打一个招呼,今后,一旦发现你们其中有人还在销售‘注水牛肉\’,我们会及时没收后进行掩埋,再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同时吊销你们的营业执照,摊位费也不会清退……”经过政策宣传和耐心教育,下午4时25分,6名屠宰户愉快地作出了口头承诺,分别在各自的“承诺书”上签字,并按上了自己的手印。
一位毛姓屠宰户在现场发表了感言:刚才我也签字画押作了承诺,今天,当着新闻媒体的面,我再表个态,从今天起,我金盆洗手,不会再制造和销售“注水牛肉”了,你们可以随时到我的作业场所进行检查。
3.现场传授“望闻问贴”
针对市区范围内所有菜市场的牛羊肉销售摊点,11月23日上午,工商管理人员在市区的中心、西林、九州等五个菜市场开展了全方位的检查,对所有上架销售的牛肉进行检验;安排有关人员向市民介绍鉴别“注水牛肉”的几大特征;与相关部门联手指导牛肉摊主们杜绝销售“注水牛肉”……
上午9时许,检查组一行来到拥有市区规模最大的牛肉零售批发摊点的中心市场,对5家摊点进行全面检验。由于招呼打在前面,当天的检查结果还算满意,不但牛肉两证一章齐全,而且没有发现任何注水的现象。
“今天的牛肉售价是28元一斤,而前不久市场上出现的20元一斤的牛肉铁定是注了水的……”业主刘女士告诉记者,多亏了工商局加大执法力度。检查现场引来了很多围观群众,他们对此次专项行动表示支持。从宣州区某乡镇前来批发牛肉的某板店采购员告诉记者,“牛肉不敢注水了,我们的生意会好做多了,因为注水牛肉烧出来的分量严重不足,顾客们总把情绪和怨气全部撒到我们头上,使店里的口碑一损再损,以至影响到我们的生意。”
上午10时许,检查组来到中心菜市场对牛肉注水情况进行检验。检验人员当场采用“望、闻、问、贴”等检验手法,对中心菜市的牛肉进行了“面试”。针对一些前来采购的市民尚且不能准确判断牛肉是否注水,工商执法人员向记者及围观群众介绍起来:望,是指看一看牛肉的颜色,如果呈红黑色一般为合格肉,如果是鲜红色则注水可能性增大;闻,是指闻一下牛味是否浓烈,如味淡且柔软肯定有注水嫌疑;问,是指问一下牛是什么时候屠宰的,因为牛在被屠杀后的5到6个小时内其肉质就会发黑,如果肉贩所说的时间和颜色对不上,市民最好不要购买;贴,是指用一张餐巾纸贴于牛肉上,如果在一分钟内没有湿透即为合格牛肉,敬请消费者放心购买。
随后,检查组对西林、开发区、银桥湾、银城等菜市场进行了检查,其结果为全部合格。截至26日,市区工商部门启动清理整顿“注水牛肉”行动以来,市区共出动了工商执法人员百余人次,查处了市场26个次。
4.相关链接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经营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生产经营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85条。
禁止经营者经营下列食品:(四)、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五)、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六)、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制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9条。
禁止下列行为:(一)、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掺杂使假;(二)、垄断货源,垄断价格;(三)、强买强卖,骗买骗卖,欺行霸市;(四)、克斤扣两,短尺少秤,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或破坏计量器具的准确度。——《安徽省城乡集市贸易市场管理条例》第19条。
(以上法律、法规由市工商局市场管理局提供)
新闻推荐
12月5日,泾县司法局、工商局、民政局联合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丁家桥镇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李元村周村自然村和丁渡自然村,开展“六五”普法下乡活动。  ...
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