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溪火青茶属珠茶,系全国十大名茶之一,曾为历朝之贡茶。产于安徽省泾县城东70公里涌溪山的枫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鲜茶叶如碧玉,味似花香;成品形似珠粒,落杯有声;色如墨玉,油润显毫;汤色杏黄明净,滋味醇正甘甜;质优形美,耐泡持久。1982年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1988年在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获铜质奖。如今,涌溪火青已形成“特贡”、“贡茶”、“云雾爪”等系列,产品远销国际市场。
涌溪火青采制工艺复杂,生产历史悠久。其采摘期一般自清明到谷雨,每年清明后3-5天开采。每隔1-2天采一批,共采10天左右。采摘要求“两叶一心,身大八分,枝枝齐整,朵朵匀净”。鲜叶经拣剔摊放以不超过6小时为佳,要求当天鲜叶当天制完。涌溪火青为全手工制作,整个流程分为杀青、揉捻、炒头坯、复揉、炒二坯、摊放、掰老锅、分筛等工序。全程约20-22小时。它的生产工艺考究,每道工序要求极高,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出肥嫩滴翠的茶芽,再经过精心揉制,就成为香高味醇的名茶了。成品火青,滋味醇正回甜,色清圆润,成为当地百姓的主导产业。著名的茶业专家陈椽、王镇恒、林鹤林、严浩、方志辉、莫慧琴等,都曾指导涌溪火青茶的研制和开发。经过多次试验,结合当地茶树鲜叶生长的特性和茶农的制茶传统,制作成了品位独特的优质名茶。
涌溪火青久负盛名。清代“扬州八怪”诗人王巢林,饮尝涌溪火青后,顿觉六腑芬芳,诗兴大发,挥毫抒情曰:“不知泾邑山之崖,春风茁此香灵芽;两茎细叶雀舌卷,蒸焙工夫应不浅;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馨那逊龙山春;一瓯瑟瑟散轻蕊,品题谁比玉川子;共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芳芬;长空霭霭西林晚,疏雨湿烟客忘返。”对涌溪火青茶之质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涌溪火青完全采用手工制作,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长时间经验积累,且茶园大都分布高山峻岭之上,山高路险,加之茶叶采摘期短,产量低、成本高,工作辛苦且收入不高,使得涌溪火青传统制作工艺后继人才匮乏。而茶园产量低,基地相对分散,投入水平低,造成采摘加工困难,茶叶产量不高,产品缺乏支撑力。此外,市场半径小,宣传力度不够等种种原因使得涌溪火青处于濒危境界。因此,挖掘和保护传统手工技艺,使涌溪火青制作技艺能够代代相传,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2010年7月,涌溪火青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闻推荐
泾县讯(殷宪斌 肖晗)近日,泾县警方发现辖区新桥村经常有可疑车辆和人员聚集,且聚集地点更换频繁,行踪诡秘。经秘密走访调查发现,该地区有人非法组织地下赌场,每场赌资七、八万元,参赌人员成分复杂,并...
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