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玉荣
通讯员 左天文/文 郭群山/图
30多年来,泾县丁家桥李园村的村民,已经习惯了山上的这幅景象:一个头戴格子帽的老人,斜背着一个手缝布包,有时拿着一把镰刀,有时牵着一头小黄牛,在山上来回地转。
他叫包善昌,今年已经92岁了。记者问他为什么30年如一日地巡山防火,他已经说不清楚了,但是他一直强调:在困难的年月里,是大山养活了我们大家!
感恩 大山助大家度过艰难岁月
因为年纪大了听力不好,和包老的交流并不容易。不论记者问什么,他总爱说很久以前的事情。一开始我们以为他是跑题,但听完后才明白,原来他说的是巡山的初衷——他巡山是为了感恩。
包老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家人挨了饿,是他靠在山上挖葛根、打野菜,养活了一家人。不仅如此,他还带领村民一起上山找吃的。后来,他们又在山上的树间种粮食。可以说,是大山帮助他们度过了那段艰苦岁月。
不仅因为对大山充满感情,真心牵挂村民的安全,也是他成为义务巡山人的重要原因。
30多年前的一个清明节前后,刚从村干部岗位退下来的包老,在山上放牛时,看到有人焚烧的纸钱将周围的野草、树木给烧着了,但烧纸的人却已不见踪影。他赶紧一边扑火,一边喊人帮忙。
“太危险了,山边还住着不少人呢!”从此,老人便当起了义务防火员。
包善昌就这样巡了30多年的山。
执着 “这桩‘闲事\’我会管到底”
这个“顺便的事”,包老一干就是30余年。尽管他已年近9旬,身体不复当年,但他一直把看山当成责任。
现在,92岁的包老不能天天上山,但一周要去几次,尤其遇到祭祀高峰,他总会在山上巡视大半天,直到上坟的最后一个人离开才作罢。
担心上山的人烟瘾来了,会将烟蒂乱扔点燃荒草,老人还拿着镰刀,开辟了一块空地,专门供上山的人休憩。
因为没有任何报酬,经常也有人说老人傻,说他管闲事;孝顺的儿女,怕他身体吃不消或有个磕磕碰碰的,也劝过他,可他在这方面特别倔强,不肯放弃。
“看到有人点火我就去说,我年纪大了,人家一般都听。”老人笑着说,这桩“闲事”他会一直管下去,直到“动不了了再说”……
新闻推荐
泾县讯(汤志勇 李桂莲)妯娌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兄弟关系的一个延伸,妯娌之间关系的好坏会影响兄弟、甚至整个家庭关系。泾县丁家桥镇有一对妯娌,她们之间的关系不但不融洽...
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