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国家环保部发布2016年第60号公告,授予全国40个市、县、区“国家生态市、县、区”称号,泾县名列其中。近年来,泾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以打造“青清净静”魅力泾县为目标,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全面构建“四个推进”体系
强化领导,着力推进。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第一副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常务副组长,各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组,全面落实分解创建目标任务,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乡镇部门协作、全县人民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
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出台了《关于全面建设国家级生态县的决定》、《泾县创建国家生态县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安徽省泾县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4)》,并通过人大审议批准颁布实施。全县11个乡镇也配套编制了本区域环境规划或实施方案,形成了层层分明、相互配套的生态县建设规划体系。
宣传引导,整体推进。召开生态县建设专题会议,全面部署创建工作。开展5·18泾县生态日、“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安徽省环境宣传周”和国家级生态县创建等系列宣传活动。在县主要媒体开办“生态泾川”等专栏,对创建工作进行全程动态报道,全面宣传全县生态建设成效。
强化保障,深入推进。将生态创建、环保执法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安排奖励资金,引导企业加大环保科技投入。将生态县建设工作纳入对各乡镇、相关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定期对乡镇、相关部门进行督查,严格奖惩。
着力打造六大“生态工程”
打造生态工业。重点发展上规模、低耗能、轻污染、高效益的项目和产业,坚决淘汰和拒绝“十五小”和新“五小”污染企业。2010年以来否决不符合产业政策、重污染项目10余个,培育皖南电机、宏磊橡胶等一批节能环保型企业。
发展生态农业。以提高农业整体效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2户,带动形成粮食、蔬菜、畜禽等八大产业体系。创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19户、绿色食品认证企业9户、有机食品认证企业5户。
推进生态林业。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制度,严禁乱砍滥伐。通过实施“世行造林”、石质山造林、退耕还林、森林增长提质工程等项目,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巩固生态建设基础。
发展生态旅游。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利用榔桥、汀溪、蔡村、琴溪等乡镇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将江南第一漂、水墨汀溪、月亮湾等景区串联起来,打造东部旅游环线。建立水西国家森林公园和汀溪自然保护区,提升改造大桃花潭景区。加强景区环境监管监测,完善旅游项目的环保审批手续。
构建生态家园。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启动青弋江城区段两岸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城区和县域出入口绿化景观升级工程。加快象山公园、江心洲公园等建设,完成幕溪河公园、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项目建设。改造背街后巷和“三无”小区,建成城市绿道15公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县财政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初步形成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城区和大部分乡镇基本完善市场化管理模式。
彰显生态文化。深入开展绿色学校、绿色家庭创建,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和文明意识。成功创建2所省级绿色学校、11所市级绿色学校和一批绿色家庭、生态示范户。积极推进“四馆一中心”建设,建成乡镇文化站11个、农家书屋151个。
(本报记者 顾维林 特约记者 蔡盛)
新闻推荐
宣州讯连日来,宣州区古泉镇的大街小巷出现了一批醒目的“红马甲”,他们在街头疏导交通、帮助住户清理门前垃圾、引导车辆正确停放,这些“红马甲”就是古泉镇的青年志愿者们。为进一步深化文明创建工...
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