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泊在西河渡船口,寂静的月光在水面上轻轻摇曳——不断扩散又慢慢汇聚,借着月光隐约见到河中心泛着几只腰子盆, 听到“砰,砰,砰……”敲打腰子盆的声音,打破了宁静的夜晚。我知道那是渔翁们在捕鱼。
我从船窗探出脑袋一瞧,东方已亮起了黎明的曙光,王师傅已摇响了柴油机,“嘎嘎,隆隆……”把舵一拉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转弯,掉头向对岸开去。对岸已经聚集了一群要过渡船上西河古镇的人。其中大部分人是上西河古镇中学的初中学生,有的是上西河古镇买东西或办事的,也有走亲访友的。开渡船的王师傅,年复一年每天开着渡船,渡着两岸百姓过河。这只渡船承载着莘莘学子的未来和希望,承载着人们明天的生活更加美好。此时,几只小鸟轻拍着翅膀,飞进青弋江对岸茂密的树林。
身处青弋江上,看天高云淡,江水静静流淌,鱼在石缝里穿行,江边的丝网浮子仿佛跳跃的音符。鸡鸭成群在埂坡、滩地、草地上舒展着翅膀……此刻,我看着青弋江两岸那缕缕炊烟,思绪悠悠。我知道这是生命在本真状态下所显现的姿态,这份安详也是青弋江带给它们的。黄昏临近,牛羊已经回到笼里屋里,只有林中鸟还在扑腾,似乎只有这时候,世界才真正属于它们。
青弋江发源于黄山,它是山涧的溪水,瀑布飞流跌宕,潺潺流淌汇集到青弋江。青弋江的水不知流淌了多少年,它带来的泥沙沉淀在拐弯处堆积成金灿灿沙滩,这些沙粒经过江水淘洗后,宛如细柔的锯木屑,人走在上面感到松软舒服。河底、沙滩上的鹅卵石已被水冲刷、打磨得异常光滑,纹理在鹅卵石内部扩展,仿佛无言地传递着岁月的密码。美丽的青弋江碧绿透明、清澈见底,就像一块无瑕的美玉。江边滩涂上绿黑色的河蚌,星星点点地斜躺在河滩边,懒洋洋地思索着未来的生活。
现在,再也看不到纤夫们赤着脚,用力背纤拉船的场景了。当年,每条木船上装着木材、箩筐、竹篮、匾子、竹垫子、竹椅子……从泾县码头,途经西河,运往湾沚、芜湖市销售。开船也要看天气,好天气顺风顺水,船工们就待在船上扬起帆掌好舵,不需背纤就可以乘风破浪,省时省力。返程时,商贩们再从芜湖批发布匹,油、盐、酱、醋等生活物资装运返回泾县一带销售。船逆水而上时,纤夫们在岸上背纤拉船,船上撑竿的、掌舵的都互相配合,齐心合力拧成一股绳地让船逆水而行。
船开动了,河岸两边的滩地上一片片青青的小麦,宛如一块块绿色的地毯,一直铺垫到下游。你看吧,青弋江透着灵气,孕育着岸上妩媚的花,养育着两岸的百姓,托运着水上的繁荣运输。我曾听父辈们说过,当年劳动之余他们乘船,在宽阔的青弋江上逗留,凉爽的风拂着额前的黑发,悠扬的船工号子和那些依稀可闻的远方民谣,缓慢而温馨,酿成心中一杯五味杂陈的酒……江水依旧,往事在此时仿佛又重回眼前。
那个黄昏,我在西河边漫步,沉浸在一片诗意之中,也沉浸在多彩的梦中。如今的西河,早已换了模样,唯有青弋江还一如既往地默默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芸芸众生,这还是我熟悉的青弋江吗,这还是我熟悉的西河吗?
章东林
新闻推荐
桶祠,原名“金鼎垂裕”,是泾县桃花镇厚岸村现存的最早的祠堂,面积250平方米。相传是金鼎王氏宁公的一位太太为建族祠,将自己娘家陪嫁的一扁桶金银首饰捐出来所建,故
扁桶祠,原名“金鼎垂裕”,是泾县桃花镇厚岸村现存的最早的祠堂,面积平方米。相传是金鼎王氏宁公的一位太太为建族祠,将自己娘家陪嫁的一扁桶金银首饰捐出来所建,故称扁桶祠。洪杨兵燹后,该祠被毁。民国...
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