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午后,在泾县黄村镇的三兔宣笔厂,温暖的阳光打在一排排做工精美的宣笔上。旁边一位默默弯着腰的中年人正在一堆毫料中,细心挑选制笔用料。
他,就是这家宣笔厂的负责人之一——余征军,一位和宣笔打交道大半辈子的人。
“一支宣笔的诞生,需要108道程序。”余征军说,自己从小看着父辈们每日挥毫泼墨,并时不时会提到精细的制笔技巧,这让他对宣笔疯狂“着魔”起来。
于是,在读书的时候,他便不时进入宣笔厂“偷师学艺”。直到中学毕业后,余征军发现自己对宣笔的热爱只增不减,发现谁做得精,他就向谁请教。“日日夜夜心里想的都是,这辈子就做一支笔。”他告诉记者,学校毕业后,他便毅然决然回到宣笔厂从事制笔行业。
四十多年的时光,就这样在余征军的指间悄悄流过。从年幼时的痴迷,到如今的执著,从未改变过是对制笔的“真心”。
“我给自己制作的宣笔制定了严格的标准。”余征军告诉记者,自己从起初的工序——选毛就力争做到精益求精。泾县有种黑褐色山兔,它的毫毛颀长丰润,被称为紫毫,是制作宣笔的极佳毫料,很多人会用山兔身上所有的毫料制笔,但只有他苛刻的选择山兔的脊背到兔尾那一小段用来制笔。
为了不同种类宣笔的毫料,余征军经常亲自去各地选购最好的兔毛、黄鼠狼尾尖毛、山羊毛、石獾毛等。“别看都是毛,但是每种毛都有不同的特性,如果摸不透他们的特性,哪怕是再高档的毫毛,做出的宣笔也算不上好宣笔。”说起选毫他娓娓道来,山羊毫要先选出长短粗细,再按扁圆曲直、有锋无锋,一根根挑选。如果是狼毫,就需蘸水用专用梳梳理,剔除杂毛,“沙里淘金”式的选出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的毫料。
采访中,记者在三兔宣笔厂看到,这里像余征军一样,对制笔怀有“真心”的手艺人们共有30多名。经过选毛、脱脂、去绒汇笔、梳毛、捏笔、护笔、蹲笔、捆笔、栽笔等复杂的手续后,一支支制作精湛的宣笔有了生命。
在他们眼里虽然工序复杂、漫长,是时间、体力和耐性的考验,但对每一支宣笔精心打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一直是他们努力的事。
作为宣笔工艺研究所所长的余征军,近年来他和厂里的老工匠们一起,研究出焊接法拖胶技术,彻底解决了宣笔制作中因防水功能而掉头、掉毛的技术难题,使书画家们一直追求的“一管在手,运笔自如”的愿望变成现实。
理毛
脱脂
压豪
制作
整寸
齐豪
盖笔
扎笔
修笔
晾晒
新闻推荐
泾县讯在王稼祥110周年诞辰即将来临之际,8月15-19日,泾县举办系列活动,纪念王稼祥同志诞辰110周年。泾县桃花潭镇厚岸村是王稼祥的诞生地。为隆重纪念王稼祥同志诞辰110周年,该县以“难忘的伟人,永远...
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