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泾县新闻 > 正文

龙门渡的往事(上)

来源:黄山晨刊 2018-06-06 11:30   https://www.yybnet.net/

□ 张辰保

龙门,地处黄山区太平湖以北,建置源于汉代,是隋唐时的泾县大乡,《泾县志》称为“龙门里”。唐天宝年间“割泾补太”划归太平县,虽历经改朝换代,龙门这个地名一直沿用着。

龙门,自古就是青弋江中游舒溪河水运航道上最繁华的商贸集散地。它的上游,是建于汉元封二年(前109年)的广阳古城。山区的商品贸易,除了走古道,人扛肩挑,大量的木竹和茶叶等土特产品交易,主要是靠放排和流筏,顺着舒溪河而下,销往芜湖和南京等沿江城市。而山外的东西运进来,则是用一种吃水很浅的木帆船,这种小木船承载量通常可达十余吨,洪水期可达三十吨,由人力撑篙或背纤,逆流而上。清嘉庆年间,载重百担的“仙踏子船”,沿长江上行,可至仙源和石台。平常水位时,太平县至芜湖下水航程行期为三至五天,上水需五至七天,冬季枯水期的行期还要更长些。

由于水运速度缓慢,龙门自古就成了过往客商的歇脚点和物资中转站。明清时,素有“五里秦淮”之称,是皖南知名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嘉庆《太平县志》载:“又陆通徽歙,水达(芜湖)鸠江……鸠江至邑(太平县仙源)东门,凡三百六十滩,水涨则小舟载二三十石。然河流百折,石块磊磊,非长年三老,莫知其路。水稍平,载不过十数石,遇滩则舟子群裸入河,后推前挽,以肩送,虽严冬莫避。或以竹筏代舟,仅载数石,沿河索挽。”

从龙门渡登岸,可达“仙(太平仙源)万(桃花潭万村)古道”,泾县南陵县客家到徽州经商,把龙门作为驿站。而徽州人到南京和芜湖也有不少经过龙门。庆春的程姓和洪姓,店门口的汪姓,入翠的叶姓,都是沿着这条古代商道,从徽州迁居到了龙门定居。

龙门是我的故乡,我就是在龙门渡牛子团的张家大院里出生的。

龙门渡在龙门街的上游,位于现在轮渡跨湖大桥以北。记得龙门渡生产队的社员有一百五十多人,以宗族姓氏分布在三个小村庄里。渡口是吴姓,山棚是奶奶和三奶奶两家的张姓,牛子团有张姓,徐姓和黄姓。父亲生了大姐和二姐后,分家搬到牛子团张家大院。

从龙门渡到北面的沧溪村和赐田村之间,有一百五十多亩水田,加上山棚里的十三亩,生产队里人均一亩多田。家乡的山林也多,毛竹和茶叶资源丰富,有山有水有田,是富足的鱼米之乡。

牛子团的张家大院应是龙门渡最大的庄园,它占据了大半个村庄,依牛熊山而筑,坐东朝西,属明清时代徽派建筑风格。前后三进,高台筑门,院内有大天井,两边有厢房,我是在南厢房出生的。后院深深,解放后分家到户。院子南墙隔着卵石小巷,是一座大仓库,是存放谷物的。

院落的北面,很大,是生产队的大食堂和茶场,也是生产队晚上开大会的地方,里面还有文化站和小学堂。生产队的仓库保管员夏爹爹就住在里面。夏爹爹名夏昆,是四川人,他当过国民党的兵,扛过枪,打过战,部队撤退时,他没有离开,就在村里落户了。白天大人劳动去了,他就看护着我们张家大院里的一帮小朋友。

大院前,有个很大的晒场,是用来晒稻谷和黄豆的。晒场中偏南,有一棵大桂花树,我们几个人才能围住,树高超过后面的山头,桂花开时,整个村庄的上空都飘浮着花香。特别是桂花收获的时节,树上的大人们竹竿挥舞,桂花雨纷纷扬扬,我们的手上,身上都洒满了小小的花朵,满地都是金黄灿烂的,香气袭人,把一个村子的人都吸引过来了,那是我童年最欢快的时光。

张家大院建于何时,也无从知晓,但这棵大桂花树足有500年以上树龄了,是张家大院历史最好的见证人。张家大院的主人张金泉,现在还健在,他家中现在还保存着“甲戌年”(估计是1934年)的《清河支谱》的家谱盒,谱盒是用杉木做的,毛笔字书写的。谱是铅印的,还是手抄本,也是不清楚的。这些东西,在破四旧时,是不能示人的,更何况他们家的成分本来很高。谱盒抽屉板的背面,写着“壹樣陸盒,每盒陸本。”若按此计算,总共有三十六本,是多么宠大的记录呀!盒内家谱在陈村水库移民搬家时遗失了,真是叹惜。

我是从上海任建华老师那里得知后,才亲自到邻居张金泉家去看的。我查了《张姓家谱文献目录》,能达到三十六卷的,确实很少,《安徽桐城·张氏宗谱》(三十五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人民大学\安徽省图书馆\安徽安庆市图书馆\美国,(民国)张开枚等续修,1933年铅印本二十八册),是不是这套祖谱,不得而知。在过去,不是大户人家,很难单独拥有一套完整的家谱。相信张家一定是捐了不少钱修谱,在当地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我们家族同张家大院的张姓共一个祠堂,祠堂在燕子岭北面的张村,保管在祠堂的几大箱祖谱和牌位,在文化大革命时被看祠堂的人当废纸品给卖了,无从查找。听上辈说,祖上是从桐城迁到泾县来的,父辈那代,全是“长”字辈,有个堂伯,名字后面,就是个“谱”字,他属虎,是1926年生,出生时肯定是张家正在进行宗族的修谱工作,到张开枚成谱铅印,再分发,再做成杉木盒存放,有七年之久,基本能对上号,靠谱。但最靠谱的,还是谱上的记录说了算。我是“寿”字辈,但我们这一代,都没有按传统起名了。父母那辈,还同桐城那边的亲戚相互走动,到了我们这代,不走动,也就生疏了。张家大院里的一族,基本还是按辈分在起名,到张村去走访,还有几个老人能背出辈分:“……洪家余茂德学道……”

新闻推荐

云岭镇 全面推动农村清洁工程

泾县讯为全面推动农村清洁工程活动持续扎实开展,泾县云岭镇不断创新举措,完善机制,强化农村清洁工程督查考核,促进农村环境面...

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柔力球协会活动多2018-06-05 11:31
评论:(龙门渡的往事(上))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