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泾县新闻 > 正文

城南旧事? 李春生

来源:池州日报 2018-11-23 07:18   https://www.yybnet.net/

(接上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齐山不高,就因为地藏王菩萨(九华老爷)一脚踩出了仙气,以至享誉天下,闻名遐迩。千百年来文人雅士都会于此,写赞美齐山的诗篇不胜枚举。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辙、李清照等曾驻足池州,为齐山留诗甚多。 司马光有一首五言古诗《齐山呈王学士微之》其中有两句“江上有齐山,群峰矗如剪。”就是写齐山群峰等高,象用剪刀剪过一样齐整,这也许是齐山名字的由来。亦有一说,齐山得名应在唐贞元年间,因李元芳开凿齐山使之有名,其时齐照出守池州,此史料确凿。古时齐山就是江南的一座名山,名气一度还超过九华山,文人墨客写齐山的诗词赋、游记等,内容丰富,卷帙浩繁。千百年来,齐山崖刻甚多。其中包公为齐山题写山名的摩崖石刻,历经千年风雨,至今真迹依然留存于崖壁之上,完整无缺,烁烁生辉。齐山摩崖石刻,绝大部分为阴刻。少者两字,多者百字,书体真、行、草、隶、篆俱全,风格各异。有的运笔清秀流畅,笔画圆熟道劲;有的书体瘦长挺拔、笔锋劲利刚健;有的点画平直“蚕头燕尾”,凝重而有韵致,方中有圆,刻工精细。北宋至和二年(1055)郡守吴中复篆书的“寄隐岩”;明万历5年(1577)安徽道副使冯叔吉楷书“瑞芝石”“玉箫峡”、“ 华盖洞”、“左史洞”;万历17年赵世祖的真书“阳春岭”;清代赵国麟楷书“万壑云涛”等题刻都很有名。是一千多年来遗留下的池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髓,后人应当加倍珍爱。 齐山据称有三十六大洞七十二小洞合起来正好是天干地支数。听老人说:“齐山有三十六大洞,七十二小洞。大洞有名,小洞无形,要想见到,有心才行”。在齐山的西山口,原有一洞窟,人称其为鲫鱼洞,也有人称其为鲢鱼洞。洞穴不深,平缓入内,终年有泉水淙淙流淌,年少时常和小伙伴们一起进洞,为的是在那洞穴里面流水沟的石缝中逮一种很小的四脚鱼回家养着玩,这种所谓的鱼,有手有脚我们都叫它“娃娃鱼”,那时候还不知道它就是学名叫“小鲵”的古生物。那洞穴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山采石时已经被炸掉。 还有个山洞最为“诡异” ,人们称它是“钟鼓洞”。两片薄而长,也不见有多宽的石头,沿洞壁生出,敲打时,一片发声如鼓,另一片发声如钟,故而得名。齐山最大的洞要数“华盖洞”了,该洞比其他洞穴更为深长,面积也为最大。紧连华盖洞的南侧还有一洞,人都称之为“蝙蝠洞”,这里聚集着成千上万只蝙蝠,倒悬在洞顶上黑压压一片,洞内遍地布满了蝙蝠的粪便,难以下脚。其实蝙蝠的粪便是中医的一味良药,叫“夜明砂”。我小学的同学汪四武,就经常去蝙蝠洞里收集这些粪便,卖给中药收购点,以换取笔墨纸张钱。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齐山,山林茂密,常有野兽出没。在灌木丛中时常可见獐麂鹿兔,野猪獾子的身影。听说有一天清晨,从齐山上跑下来一只野猪,跑过通济桥,在城南街道上转悠,人们发现野猪跑到城里来了,害怕野猪跑进家里发疯伤人,都惊恐的大呼小叫,拿起扁担、木棒追赶野猪。野猪看见众人拿着棍棒在后面追赶,慌不择路,顾头不顾尾地一头钻进新华米厂后面厨房的大锅洞里,头被卡在炉火熊熊的锅洞口,进不得进,出不得出,被米厂上班的工人制服,众工友饱餐了一顿从天而降野猪肉的盛宴。 新华米厂,在当时是很有名气的,粮食加工已经是半机械化生产,还能自己发电用于生产和照明。贵池城内居民还在家家户户点煤油灯的时候,但是南门米厂附近的几户人家却能用上米厂发的电,尽管每晚十点以后就得停电,但是这几户人家,还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每晚电灯的光亮要比煤油灯强百倍哦。 在新华米厂的后门口是凌霄烈士墓,据记载,凌霄烈士,1905年生于安徽省贵池县里山凌家村。1924年参加共产党,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1927年参加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他受党的指派返回贵池老家,担任中共安徽省贵池县特支书记,组织领导群众斗争。1934年秋,由于叛徒出卖(据说这个叛徒也是里山人),凌霄不幸在泾县被捕。1935年1月,被转解回家乡贵池县,敌人轮番使用酷刑,把他折磨得体无完肤,但凌霄大义凛然,终不屈服,1935年1月16日,慷慨就义于国民党第八行政督察署大院。当时凌霄烈士墓就是在新华米厂的后门,(后来凌霄墓迁到齐山)这里也许原来就是国民党第八行政督察署的所在地,凌霄烈士就在此处英勇就义的。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每到清明节都会到这里来扫墓,凌霄的革命事迹在街巷里流传,人尽皆知。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曾在里山粮站工作过一段时间,里山是离县城不远的乡村,有莲花峰,有毛竹园。粮站旁边许多村庄,操村、凌村、谢村、洪村,这些村庄都是我经常去玩的地方,并和那里的村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凌村是革命烈士凌霄的家乡,那时他儿子是村里小学老师,当我第一次看见他时,就是一个纯朴憨厚乡村农民的形象。他年长于我,还有着不平凡身世,使我对他心生敬意,并有过一段忘年之交。 那时,他在乡村小学教书,家里人多劳力少,日子过得非常清苦,但面对生活的困顿,他从未报怨过,也从未因为自己是烈士的后代,而向政府索取钱财。我从他那里感受到一个普通农民的纯真质朴和在困难中的坚强挚着。 每当想起里山毛竹园,想起莲花峰,也会想起凌村这位作古的老人。

在街谈巷议中听老辈人说,贵池城曾经被朱元璋的大将常遇春血洗过三次,贵池原居民几乎被杀绝了。起因是六峰山上的强盗杀死了路过池州赴扬州上任的皇帝舅父,于是朱皇帝龙颜大怒,下圣旨允许常遇春三次血洗池州。

然而,这些传闻在池州府志和贵池县志上虽无记载,可是在民间却被众人传说了好几百年。你若说无史可查难以相信,还真有一些老人要跟你较真,说连池州城都是明朝重新修建的,更别说什么府志县志,言下之意,这件事就是铁板钉钉千真万确。但不管传闻的真假,贵池城里明朝以前的原居民确实不多,特别是池州城南犹为突出,你若有心在坊间一问,绝大部分的居民都是从江北的枞阳、桐城、庐江、无为等地逐渐迁移来的。

随着人口的迁徙,无数外乡人来到池州安身立命,为池州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城南也因为许多外乡人的迁入,不仅是商贾云集,生意兴隆。还有会各种手艺的匠人汇集于此。城南是城乡的结合部,里山、白洋、马衙这些附近乡村的村民上街购置生活用品都必须先到城南歇脚,这里的商铺里商品和手艺人制作的用品,当然是他们的首选。

那些年这些老行当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而这些手艺人也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挣着每日的柴米油盐,用他们那一双双巧手裁减着绵长的岁月,点缀着城南斑驳的时光。 城南当时有石匠手艺的有两家,一家姓戴,一家姓何。戴石匠以做石碑为主,基本上坐家手艺人。他家门外空地上整齐地码放着已经开凿规整的石板,虽然是手艺人,却是个雅致的人家,家里到处摆满了花花草草,前文说过,有一年他家种的一株牡丹,开了九十九朵牡丹花,轰动了城南。雕碑的人不仅字要写得好,而且还要雕工精湛。 而何石匠则是以开磨为主,经常出城四乡揽活,由于石磨农村用的比较多,城里住户用磨的少,生意清淡时闲着没事就在家扯挂面卖,可以说既是石匠又是做挂面的师傅。

做木匠的城南有三家,分别是朱家、谢家和陈家。木匠分大木小木,大木以建房为主,小木以做家具为主,大木活粗,凭的是力气,小木活细,讲究的是工夫。朱家大小木都能做。作坊里摆满了衣橱碗橱箱子柜,方桌圆桌木靠椅,正好朱家兄弟是个漆匠,打好的木器全由他油漆,当时用的都是生漆(土漆),生漆是从漆树上采割下来的一种乳白色纯天然液体涂料,接触空气后逐步转为褐色,涂过土漆的家具,表面生成一层富有光泽的漆膜,会越抹越亮,有诗赞曰:“生漆净如油,宝光照人头;摇起虎斑色,提起钓鱼钩;入木三分厚,光泽永长留”。

而谢木匠只做小木,主要是以木雕为主,这是细活,手艺更见工夫,在花板床上雕刻的花草鱼虫,飞禽走兽,那真是活灵活现,栩栩栩如生,见过的人都赞不绝口,谁家娶媳妇要梳妆台、雕花床都要到谢家置办。

另外陈家木匠铺只做农用工具和圆木,顾名思义,圆木就是做澡盆、脚盆、锅盖、火桶、子孙桶(马桶)。有时还帮人换换水桶底,澡盆底,这些手艺是人们生活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桥南还有一家篾匠作坊,那时候竹器制品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热水瓶外壳是竹子编的,夏天乘凉用的竹榻、凉席也是竹子编的,蒸笼、淘米箩、筛箩、鸡罩、鱼箩、稻箩……就连洗锅用的刷把也是竹子编的,可想而知,当时他家的生意是如何的红火。只是这位篾匠师傅他是残疾人,不知何因双腿被截肢了,只能坐在一块木板上,用两根绳子套在肩上,两手各握着一个用木头做成的东西,支撑着地一点一点向前移动。好在做篾匠活全是手上的功夫,老天给了他一双灵巧的手,依旧能自食其力。他的篾匠作坊里摆满了各种竹器制品,圆圆的筛子、小巧的淘米箩、结实的箩筐……,深受人们喜爱,天天都是顾客盈门。

城南在当时算得上是百业兴旺,还有许多行业就不一一细说,仅剃头的就有三家,还有做伞的,做棕绷子床的,市场一片繁忙,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幽深的孝肃街的小巷里,那口一千多年前的包公井,蕴藏着许多故事。

母亲说,不知多少年前的一个端午节,清溪河赛龙船,一条白龙船像离弦之箭,冲在最前面。随着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和欢呼声,河水溅起数尺高的浪花,只见这条白龙一头扎进河里,瞬间没有了踪影,只见一道白光腾空而起,消失在云天。人们说这条白龙升天了,常常在端午节前,到包公井里来显灵。我和小伙伴们为一探究竟,曾在半夜去包公井俯身聆听,黑黢黢的深井没听见锣鼓声,只听见井圈边的渗水,一滴一滴掉落在井里声响,打破了暗夜的静谧,井底只有几颗星星向我们闪着忽明忽暗的光亮。

每年的端午节,都会忆起儿时在清溪河看赛龙舟的情景。一大早,就和邻家的孩子们一起,到南门外的清溪河去看赛龙船。清晨的孝肃街也在睡梦中醒来,街边的石板地上摆满了碧绿的菖蒲和艾叶,散发出的清香在街市上飘荡。这是近郊农户赶早市,挑到城里来卖的, 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以艾叶悬于门口,以避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的神效。

来到清溪河,河岸边已经熙熙攘攘,人声鼎沸,人们扶老携幼,摩肩接踵。有的孩子坐在大人的肩头,吹着公鸡毛做的竹哨子,有几个小孩还爬到河边歪脖子柳树上。到处是喧闹的人群,河滩成了人潮涌动的河流。每个人都翘首向河中张望,等着赛龙船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河的上游,就是现在烟柳渡前的那段河面,有十几条装扮一新龙船正蓄势待发,有红色有黄色有白色,五彩缤纷耀眼夺目。龙船和一般的鱼船不一样,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龙尾以木雕成,涂上颜色加以彩绘。龙头上的胡须是用细麻做成,被河风吹拂着栩栩如生。龙船上锣鼓喧天,水手们跃跃欲试。 在靠近通济桥不远的河岸边,有一条装扮一新的大彩船,通体彩绘,像一座水上大戏台,彩旗在船的四周迎风招展,船上鼓乐齐鸣,穿着戏服的花旦、小生、丑角,似乎正在上演一出古装戏。丑角在船头翻着空心跟头,一个接一个使人眼花缭乱。大彩船不参加比赛,只是在赛龙船前助兴演出,丑角的即兴表演,着实让人笑得前仰后合。

岸边观者如潮,热烈的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 随着一声号令,赛龙船开始了。倾刻喧天锣鼓如春雷滚动,漫天水花似春雨飘洒。只见一条条龙船像离弦之箭向下游飞去,白色的浪花在船后铺成一条白练。那昂起的龙头威武无比,那翘起的龙尾直指蓝天。

每条龙船上,都整齐地坐着两排划船手,划着一式的短桨。船头还有一个站着的人,身子一颠一颠地使劲击鼓、敲锣。随着“咚咚嘡,咚咚嘡”的锣鼓声,短桨整齐急促地一起一落,激起了一团团雪白的浪花。龙船就在这浪花中有节奏地起伏着,飞快地前进着,真像是龙腾大海,壮观极了!

竞赛进行得十分激烈。最前面的几条龙船,你追我赶,忽而这条在前,忽而那条在前,船与船之间的距离不到一个“龙头”,咬得可紧了!河岸上的人群激动地呐喊着:“加油!加油!”一条条龙船向箭一般冲向下游的兴济桥。

通济桥上观者如堵,这时候整座大桥成了巨大的看台,河里龙船激烈争斗的场面尽收眼底。 我们一群孩子跟在人群中欢呼雀跃,随着龙船上 “咚咚嘡、咚咚嘡”的锣鼓声,尾随着龙船在岸边奔跑,整条清溪河都在沸腾,扬起万顷波澜,浪花向岸边扑来,我们的鞋子在奔跑中被河水浸湿,也无暇顾及,奋力为离弦之箭的龙船呐喊助威。

清溪河龙船竞赛和岸上围观的场面是这般的壮观,恰如唐代诗人张建封在《竞渡歌》中写的那样:“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新闻推荐

茂林镇通过国际慢城认证

本报讯(记者赖文雯)11月14日,国际慢城总部秘书长皮埃尔·乔治·奥利维蒂发来邮件告之,茂林镇已经通过国际慢城的认证过程,祝贺...

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城南旧事? 李春生)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