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户的信贷需求不断变化,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正面临发展的困境:缺乏抵押担保、额度偏小、风险难防范。去年开始,一种名为“农户信用共同体”的信贷产品在安徽省绩溪县悄然推行,破除了农户信贷额度瓶颈。日前,记者就此深入绩溪县进行了调查采访。
“信用共同体”
破除农户信贷瓶颈
“以前在农合行最多就贷过2万,没想到今年一下子贷了30万。 ”绩溪县伏岭镇北村村民胡尔健说。胡尔健从事蚕茧收购多年,手头从没像今年这样“宽裕”过。
每年,胡永健都从农户手中收取蚕茧,进行简单的烘干加工后,转卖给缫丝厂。 “一年的资金需求在100万以上,没有这个资金,就没有多大的利润。 ”
“贷款要抵押担保,我们农民的田地没法作为银行贷款抵押物,银行说最多只能给2万的信用贷款,这点钱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
由于缺乏收购资金,胡永健前年只得替缫丝厂代购蚕丝,眼睁睁地放过了赚钱的大好机会。去年,胡尔健与同村其他4户农民组建了“北村信用共同体”,他自己也向绩溪农合行缴纳了6万元的担保基金,没想到竟获得了30万元的贷款支持。“今年收购蚕丝再也不用为资金不足发愁了。 ”
据了解,所谓“信用共同体”,是以村为单位,村民自愿参与的诚信联合体。“我们一般要求成员在10户以上,彼此熟悉,相互信任,可以共担信用风险。 ”绩溪农合行伏岭支行行长曹国民说。
“农户信用共同体贷款”就是绩溪农合行向该诚信联合体发放的贷款,而作为“信用共同体”成员,他们需要各自向银行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作为担保基金,银行以担保基金为基数,放大4至5倍对他们各自进行贷款授信。
“这个贷款品种可以说帮了我们的大忙,在没有充分抵押物的情况下,我们的贷款额度一下子翻了好几倍,太贴近我们老百姓了。 ”胡尔健说。
银行风险管控
有三重保险
实际上,在绩溪农合行“农户信用共同体贷款”的支持下,信用额度大幅提高的情况不在少数,目前该行已经给47户农民组建的5个 “信用共同体”授信达337.9万元,平均每户授信在7万以上,远远超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额度。
“按照贷款规定,农户信用共同体成员风险共担,一户出现问题,我们就要收回整个共同体的授信,成员之间彼此的约束很大程度减弱了信贷风险,从目前来看,我们发放的此类贷款并未出现不良。 ”绩溪农合行副行长戴小波说。
在伏岭镇黄茅培村,记者见到了该村信用共同体的数位成员。 “组建信用共同体,我们经过了精心挑选,大家彼此熟悉,知根知底,人品不好的我们不可能吸收进来。 ”村民邵光明说。邵光明经营了一家农家乐,随着绩溪徽杭古道旅游景点的开发,他急需资金扩大经营规模,增强接待能力。
“都是一个村的,我们中间有1户不守信用,不按期还贷还息,就会影响其他9户的贷款,谁也不想做这样的事,毕竟大家都要在这里生活生存。 ”村民邵盛为告诉记者。
按照农户信用共同体组建规则,各成员负有互帮互助责任,“就是一家出现困难,我们9家都要去帮他。”村民邵之光说。按邵之光的说法,大家既然组建了这个诚信联合体,就是“同一条船上的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如果说共同体成员之间的权责关系是我们控制风险的第一道保险,那么担保基金则是第二道保险。 ”戴小波说。按照该种贷款合同,一旦某户贷款出现逾期,信用共同体担保基金将用来还本付息。 “如果担保基金金额不足,那么共同体成员的连带担保责任将是我们最后的防线,也就是说,1家出现贷款逾期,我们可以要求其他成员代偿。 ”
推广面临众多局限
据了解,目前绩溪农合行农户信用共同体贷款每年授信一次,实行动态管理,贷款期限一般在1-2年、最长为3年,“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沿袭了传统农户贷款的模式,但其优势又十分明显。
“谁对农户的实际经济情况最了解?不是我们的信贷员,而是农户自己。我们通过‘信用共同体\’建设,使农户之间建立风险共担、相互制约的关系,实现了信贷风险的转移,农村的信用环境也得以大大改善。 ”戴小波说。
不容忽视的是,目前该类贷款推广的难点在于农户 “信用共同体”的建设。据了解,目前信用共同体完全由农户自愿组建,自我约束,内部管理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制度,约束力受限制;其二,覆盖面较小,局限于农户中的“优质信用户”;其三,风险分担机制尚不健全,局限在信用共同体范围内,一旦出现大范围自然灾害或者市场萎缩等因素,造成成员群体性损失而超出了信用共同体担保能力,信用共同体必然面临解体。
“目前该贷款品种还在逐步的试行和摸索,相信它会不断的完善,形成一种成熟的贷款模式,真正满足农户的实际贷款需求。 ”戴小波说。
本报记者 曹荣 通讯员 张雪标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日前,绩溪县64户独双女困难家庭每户获得了400元救助,2.56万元救助资金全部通过一卡通或银行账户发放到位。该县自2004年开始对独双女困难家庭进行帮扶,8年来一直没有中断,而且作为一项县...
绩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绩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