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面鱼”是原老徽州绩溪县民间非常简朴的传统主食之一,在绩溪岭南的一些地方,有人也把“绩溪面鱼”称做“懒汉汤”,又叫“面疙瘩”。“绩溪面鱼”之所以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除了合人胃口外,可能也与乾隆皇帝对“绩溪面鱼”的赏名有关。
传说,乾隆到江南微服私访时,夏日的一天,他与随从二人经华阳过来苏桥渡口,穿过消失的大徽村,到了翚岭脚下。此时中午已过,主仆二人找到一户人家,想讨口饭吃。走进家门,发现这户人家家徒四壁,家中只有一个大病初愈卧床休息的汉子。通过闲聊,乾隆得知,这位男主人因生病多日,花光了家里的钱,粮食也吃光了,夫人当天一早就到几十里路外的娘家借粮去了。尽管家穷,但热情好客的绩溪人对上门的客人是从不怠慢的。男主人一边与客人闲聊,一边在家中翻箱倒柜,寻找可食之物。可找了半天,才找到了仅有的大半碗面粉。这位从来没有做过饭的汉子将面粉打成糊状后,一点一点地夹到烧开的水中,放了几片菜叶、盐和葱蒜之类,就起锅请二人食用。由于一路旅途劳顿,加上早过了吃午饭的时间,肚里早就演起了“空城计”,男主人烧好的面疙瘩虽然见不到几点油星,但汤汤水水的东西对于夏日旅途中的人来说,可算得上是最爽口的食物了。
饭毕,乾隆问男主人,一个男人家怎么会做出这样好吃的东西。男主人不好意思地说:“说来不怕您笑话,男人在家一般都不做饭,更不会炒菜,当老婆不在家时,就只能做这种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懒汉汤\’了”。
“你做的‘懒汉汤\’里面那一根根面疙瘩就像在锅里游的小鱼,这里是绩溪地界,我看还是叫它‘绩溪面鱼\’吧。 ”乾隆说着,叫随从拿出一小块碎金送给男主人,笑道:“吃了你两碗‘绩溪面鱼\’,送你一块‘小黄鱼\’,养好病后,去做点小生意吧”。男主人没想到这位客官竟然如此大方,吃了两碗“懒汉汤”就给这么一大块金子,不敢要,再三推辞,但盛情难却,推辞不过最后还是收下了。尽管收下了金子,但不知这位出手如此大方的是何人,夫妻两人对用几碗面鱼换来一条“小黄鱼”的横财不知是祸是福,始终不敢用。若干年后,他们听说乾隆到江南微服私访过翚岭之事,才恍然大悟,给“绩溪面鱼”赏名,并送给自己“小黄鱼”的必是当朝皇帝无疑。他们夫妻决定以这块金子作本钱,并把乾隆赏名的 “绩溪面鱼”作为店的招牌,在县城开了个“绩溪面鱼”店,专卖“绩溪面鱼”、“水馅包”之类。后来生意越做越大,把面馆开到了苏州,并成了苏州城远近闻名的大面馆。
“绩溪面鱼”可素可荤,而面鱼的素与荤一般都以配料和佐料来调节,素者,配料施以青菜、菠菜之类的蔬菜,用油也以麻油、茶油或煎熬过的熟菜油等素油为主;荤者,配料可用各类肉叮(或丝)等,用油则以猪肉油为主,加以少量的香油搭配。目前,绩溪的餐馆、酒家在给酒后客人上的大多是清淡的“绩溪面鱼”,一来调调口味,二来为油腻过重的客人起到解油的作用。
□许道宝
新闻推荐
记绩溪县消防大队全面创优
绩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绩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