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绩溪新闻 > 正文

省民盟建议推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

来源:江淮时报 2012-03-23 10:14   https://www.yybnet.net/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以清末徽州府的行政区划范围为边界,与其相对应的现今行政区划范围包括:安徽省黄山市全境、宣城市的绩溪县、江西省的婺源县。总面积13881平方公里,林地面积770767公顷,总人口200万人。在领导的重视支持下,经过广泛普查,全面保护及创新思维,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成立以来,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丰富的阶段性成果,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省民盟近日提出了推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对策建议。

问题

文化区域 行政区域

跨行政区域的文化生态保护区与现有行政区划管理体制和机制无法进行有效衔接,造成管理和协调上困难。由于历史、文化和自然的原因,特别是行政区划的变化,使得历史上同根同源、相对完整的文化区域被打破,给徽州文化生态区域的整体保护和开发造成了很大障碍。

过度开发伤害文化生态

过度的旅游开发对徽州文化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如有些地方滥用“潜口”模式,把古宅、古祠、古牌坊等拆迁集中为旅游景点,损害其历史价值;有的村落拆墙开门、大量开店设铺、兴办旅馆饭馆,破坏了古宅的建筑风貌和古村落的宁静氛围;低水平模仿性开发,普泛化的徽州文化旅游开发严重地伤害了徽州文化的真正内涵。

保护经费短缺成为瓶颈

经费短缺是徽文化保护工作中的瓶颈。在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现存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修复和维护,还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抢救、保护和传承,这些都要求巨大的资金投入。但目前用于文物保护的经费很少,虽然《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中提出对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将加大资金投入,但这对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的建设杯水车薪。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徽州文化产业化发展不足。人们对徽州文化的产业化认识很不到位,产业化观念淡薄,虽然有人从事一定的开发和经营,但由于资金、体制等多种制约。

人才流失后继乏人

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徽州文化传习人缺乏。虽然徽州文化产业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徽州文化人才流失严重、后继乏人。如,年轻人由于经济的压力,不愿花时间学习见效缓慢的徽州文化技艺;文化体制改革将徽剧团推向市场,因经费缺乏导致了经典传承和市场效益的矛盾,很多徽剧演员转行及老艺人退休,使徽剧行当不全,且难招学员;徽州“非遗”技艺受到重视程度不够,传承人的艺术地位得不到肯定。

对策

准确定位内涵外延

准确定位内涵外延,最大范围进行保护徽州文化是历史上以徽州府为中心地带,长期积累形成的具有丰富遗存的特色地域文化,包涵着由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所构成的体系内容,既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又有一定的时间界限。必须更加准确地对徽州文化辐射区范围的定位,以扩大保护的范围。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不仅要保护 “非遗”,还应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整个生态环境空间,保护徽州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建筑遗产、历史文脉、人口与社会。

使徽州名副其实

目前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主要依据就是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缺乏实际操作层面的具体方案,建议建立市县两级规划,细化总体规划内容,使其落实到具体的保护项目中去。同时,根据规划成立专门的省市县三级保护文化生态的职能部门,增强政策执行力度。并在省内进行区划调整,将黄山市更名为徽州市,并将宣城市绩溪县划归徽州市,以更好的整体保护,使徽州名副其实。

建立数字博物馆

运用数字化存储手段对资料进行全面、真实、系统地将现存的族谱、镇志、传统技艺、歌舞戏剧尤其是50多万份徽州文书以及徽剧等记录保存下来,建立安徽省徽州文化数据库和徽州文化数字博物馆。宣传部门和媒体要加强对徽州文化的宣传,比如,徽学宣讲进课堂、开发制作电影、电视片等。

设立保护补偿基金

转变保护区经济增长方式,建立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立文化生态保护补偿专项基金,并动员社会捐助,建立民间保护基金;彻底转变文化生态保护区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改变保护区所在地政府单纯以GDP为主的经济考核指标,增加对保护区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的考核指标;对保护区内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相关的经济行为给予减免税收方面的优惠,以鼓励其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非遗”传承人加大补贴力度,加强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力度。

开发文化特色资源

开发徽州文化特色资源,形成文化品牌,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为徽菜“重油重色、轻度腐败”予以正名,推广徽菜健康理念,支持徽菜菜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经营;抓住老龄朝阳产业机遇,借助徽州地区良好自然环境、浓郁传统文化及和谐的社会氛围,发展文化养老产业。与现代文化产业相结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如设立以动漫、游戏等现代艺术手段为主体的创意产业集群,通过现代科技传播徽州文明,以徽州文明丰富现代科技。 本报记者毛学农谢媛

每 天 晚上,黄山市香茗国际剧场都为旅客上演大型多媒体歌舞《徽韵》,浓缩徽文化精髓,展示徽韵无限魅力。

新闻推荐

绩溪县政协调研美好乡村建设

本报讯 8月15日,绩溪县政协副主席陈丽云率部分政协委员到临溪镇孔灵村指导美好乡村建设。同时,该县政协组织的多个调研组也分头深入乡村,开展“美好乡村”建设调研活动。调研组认真听取了镇...

绩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绩溪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慰问少年儿童2013-05-31 09:38
评论:(省民盟建议推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