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下)
本报记者付洁廉实习生汪漫
供销社源于农村,根在农村,浓浓的“三农”情结,一直以来深深地印在每个供销人的脑中。虽然由于体制、机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宣城市供销系统原有的经营体系出现了“网破线断”的问题,供销社也一度消失在大家的视野之中,但供销社服务农村的心却始终没变。如何在广阔的农村再次绽放光芒,为农村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成为广大供销社人一直以来摆在心上的一件大事。
时间到了2006年,这年中华供销合作总社提出:发展供销事业,必须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
全市供销系统抓住这一机遇,把“新网工程”作为振兴宣城市供销合作视野的重点工程,围绕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等传统产业,把“新网工程”建设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和“千社千品”富农工程有效对接。供销社的身影又一次出现在宣城市的各个集镇、乡村,出现在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中。
农资供应是供销社传统主营业务,是服务“三农”的重要载体,也是供销社“新网工程”农资流通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供销社系统把农资供应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发挥农资企业在服务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转变经营方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形式,不断提高农资经营网络的覆盖面。在宣州区向阳镇街道,一间高挂着新网工程标识的农资销售店很容易就被大家所发现,店内来往的农民络绎不绝。店主郭大龙告诉记者,卖农资最怕的就是进到假货,自从加入了新网工程网点,货物全部由专门的农资公司进行配送,质量有保证了,生意当然好了。其实,像郭大龙这样的农资点在全市还有很多,据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系统农资销售网点已达813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乡镇村的经营服务网络。这些网络在销售农资的同时,还积极为农民提供生产咨询等服务,为保证当地市场农资产品的旺季销售,稳定市场价格,减轻广大农民的生产投入,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以前的供销社,品种单调,农民稍微买个大件的商品就要去镇上、到县城,但现在,这一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全市供销社系统通过整合内外资源,在原有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点的基础上,按照“小超市、大连锁”,“小网点、大网络”的思路,整合县乡村销售网络,加快传统网络改造升级步伐,择优吸纳一批系统外农村社会网点资源加入供销社连锁经营网络,充分发挥其经营功效和服务职能。绩溪县供销社以长安超市、北村超市、环宇配送等为龙头,开展日用消费品经营;宣州区供销社在区新农办、各乡镇办事处的支持配合下,在26个乡镇办事处发展经营网点78个,且重点向新农村示范村倾斜,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通过整合内外资源,已发展日用消费品网点270个,这些网点的出现,有效解决了农村市场“买难”的问题,获得了当地农民的一致欢迎。
买难,卖更难,农副产品销售,一直是困扰广大农民的一个大问题,关键时刻,又是供销社来帮忙。抓住宣城市着力建设面向长三角地区的优质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的契机,市供销社积极参与建设绿色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加快农副产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最终实现的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在位于市区西林名都一家市供销社旗下的宣城市名优农产品超市内,记者看到本地所有的农特产品。外地人来宣,只要到一家店内就可以将宣城的土特产“网罗一空”,再也不用四处奔走了。店主告诉记者,店里面的生意非常好,现在他们还把店开到了南京,下一步还准备往上海、合肥等地开。借着供销社搭建的销售平台,宣城市的优质农产品正在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大省市。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带动农民经济合作的力量。谁是领头人?还是供销社。依托宣州区供销社的先进管理经验,位于宣州区古泉镇的宣城市强远良种猪专业合作社实现了飞速发展,带动了周边1400户农民从事生猪养殖业,每户每年可增收8000元。最近,合作社更是在供销社牵线搭桥之下,将生产的优质猪肉销售到了市区的各大超市和饭店。近年来,依托新网工程,全市供销系统按照“发展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的要求,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大力发展基层供销社、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行业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提高服务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有效地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截至目前,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共发展专业合作社101个、社团组织12个。仅在今年1-5月份全系统就累计销售粮油6945万元、棉麻类3402万元、茶菜肉蛋禽24029万元、干鲜果品7173万元。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全市供销系统还积极组织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网络和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建设等工作,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升为农服务功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饱满的精神,服务“三农”,服务美好乡村建设。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农村这块广袤田野上,供销社再次扬帆起航。
在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荣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单位”之际,我们推出这组系列报道,以展示宣城市供销系统的发展历程,以及供销人迎难而上、敢于创新的决心和智慧。
从市供销社这些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市供销社自身的职能和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闲吃财政饭”到“经济工作的具体承担者、经营者”,从传统的经营网络到现代化的流通方式,从“不作为”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化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力量和宣城市大建设大发展的积极参与者。这其中,改革、创新以及一颗“服务农村的心”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重要作用”,也正是推动宣城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闻推荐
绩溪讯日前,绩溪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来到该县伏岭镇的徽杭古道入口,为伤残退伍军人邵飞虎开的古道饭店义务检修线路。现年39岁的邵飞虎在部队因一...
绩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绩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