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坦,一个坐落在绩溪县上庄镇中部的古老村庄,由于文化历史悠久,且历代名人辈出,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村。
走在宅坦的村中古道,一座座白墙黛瓦、风格清新的徽派民居静卧两旁。这个只有1670口人的小村庄早已没有了过去破败的痕迹,如今的宅坦村正以勃勃生机展现在世人眼前。
文化展馆 独一无二
提起宅坦村,就不得不提及“文化村长”胡维平。尽管只有高中文化、尽管作为村委主任公务繁忙,但胡维平还是用了两年时间写成了30多万字的村志——《龙井春秋》,一一介绍了宅坦村的千年历史变迁、文教经济、风俗民情和姓氏源流等方面。此书的编印出版,很快为国内和美日韩新等国的研究社会学和徽学的专家学者所关注,也让胡维平冠上了“文化村长”的雅称。而正是因为胡维平致力于村史的研究和村级档案的建立完善,才让传统得以留下痕迹,更让这个村名声在外。
当记者见到胡维平时,他正在村里的暮前塘前和村民们商量着如何将塘口重新打造一番。
得知记者是为了了解美好乡村建设而来,胡维平笑着告诉记者:“现在各地的新农村建设都搞得挺好,我们村也没什么特别的,但我们村的这个古村落文化展览馆却是独一无二。”
作为宅坦村美好乡村重点建设项目——宅坦村古村落文化展览馆,总投资185万元,已着手建设的一期工程投资130余万元,含徽派门楼和廊庑建设;二期工程为展馆装饰、展品购置、声光电等多媒体系统建设,项目投资50余万元。整个工程预计于2013年2月底完工。
“在这里,每一件实物都再现了农耕生活的情景,每一个展品的背后都有一个‘农味十足\’的故事,见证了中国乡村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徽州古村落的魅力。我们希望这些古物能够成为村民告诉孩子村史的重要见证。”谈及建馆的初衷时,胡维平如是说。
据了解,宅坦村自办的村落文化陈列馆,内设村史档案、村落文献、农耕文化、徽戏戏服和殡葬等5个陈列室,充分展示了千年宅坦丰厚的文化底蕴。馆内珍藏了从明代嘉靖以来的共四百多年的一千六百多册(份)的宗族村务档案,被省档案局选定为安徽省唯一村级建档示范村,也成为国内外诸多知名高校社会教学实习基地。
文化兴村 不遗余力
宅坦村因文化而扬名,而以文化为平台,以文化为媒介,做活做好文化新文章,把自己的文化优势转化成实打实的经济收益,已经成为全村人的共识。
“我们除了依托文化村这一品牌,与北大、清华、华中科技大学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学术交流,吸引南京农业大学、上海大学、安徽大学在该村建立教学实践基地,还积极引导当地能人创办、领办木雕、竹雕、制墨、包装等一些文化品位高的文化企业,解决村民就业。”宅坦村书记胡海涌告诉记者。
胡海涌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本人就带头做起了“文化生意”。他经营的旭龙山庄四宝文化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手工制作文房四宝、书画的创作、装裱、销售等工作。“我们公司虽说有30多年的历史了,可是真正发展还是在这几年,随着文房四宝的美誉享誉全球,我们的徽产品是越来越畅销啦!现在我们公司有砚台制作、墨厂、裱画厂、包装工艺厂等,员工40余人,人均都能拿到3000-4000元一个月。”
正在做工的曹泳兰笑着告诉记者:“以前我们都在外地打工,现在我们村子环境越来越好了,文化企业也多了,我们一家人都赶了回来。在自己家门口打工不仅赚的不少,也能为村里建设贡献一份薄力。”
如今的宅坦村已形成竹、木、砖雕及文房四宝产业等一系列文化企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920元/年,村集体收入达6.2万元/年,村民对宅坦村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坚定的信心。
“村子变美了,生活也是越过越富裕了。这在几年前,想都不敢想。”正在屋前忙着做工的胡宇珍笑着告诉记者,“现在要说咱宅坦村还能更美,宅坦人还能更富,我信!”
采访手记:美丽乡村不仅体现外在表象,更需文化内核。宅坦村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依托原有的人文历史背景,大力挖掘文化内涵,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具有徽文化特色的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和民俗文化,使得宅坦这个老村焕发新活力。这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拥有文化内涵的美丽乡村,将更具生命力。
新闻推荐
12月18日下午,绩溪县上庄镇上庄中学的留守儿童来到上庄镇余川村名人馆参观。此次参观活动是应上庄镇余川村关协的邀请。留守儿童参观了余川...
绩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绩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