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桂兰
作为全县大建设的主战场,绩溪县华阳镇承揽了全县近二分之一的重点项目工程。大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征地拆迁纠纷、大批量的流动人口管理、城镇化过程中各种利益的矛盾凸显等现状,无疑给华阳镇社会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如火如荼的美好乡村建设和第三届全省文明县城创建中,如何找到平衡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集结点?政府与民众如何产生精确沟通与良性互动?华阳人创造性地提出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社会管理模式——“小网格”盘活了“大服务”。
“数字”网格,精细化服务
按照“区域清晰、利于管理、方便服务、职责明确”管理模式,华阳镇建立了“镇党委、政府管理-社区(村)管理-小区(居)村民组管理”的“三级网格化管理网络”。全镇5个社区4个村,根据各自区域及网格服务要求,共划分了50个责任网格,设立50个网格长,选聘了291名网格员(网格服务员)。镇、社区(村)干部按各自职责对号入座,被整编入各网格,各辖区党员、老干部等积极协同参与网格服务。在合理划分网格基础上,根据网格内群众的多样化需求,提供民事调解、法制宣传、矫正志愿、治安巡逻、计生宣传、文明监督、安全生产、帮困扶弱等服务。“数字”网格,精细化管理,达到了区间、对象全覆盖,实现了让每一个群众都有人问、有人管、有人关心。
与网格化管理平台对接后,华阳镇党委政府针对综治维稳、计划生育、文明创建分别开展了“筑网强基”(筑网格、强基础)、“三清四提”(清理“三项”重点、提高“四类”指标)及“建立网格化管理平台,深化文明县城创建和美好乡村建设”三大专项活动。网格化管理实施近一个月来,全镇已累计培训治安信息员、人民调解员、法制宣传员、矫正志愿者、计生协理员、文明督导员等600余人次,利用“网格化”管理模式有效预防矛盾纠纷21起,通过“三级网格”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8起,进行计生(全员)信息采集4200人次,用实践进一步检验了网格化管理的优越性和实效性。
关口前移,零距离服务
在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中,管理者总是坐等群众前来“汇报情况”,各项工作也都忙于被动应付。网格化管理的实施,一改以往工作中被动、低效的社会管理模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网格员凭借熟悉的地理环境及风土人情,积极走访自己的“责任网格”,及时采集基层群众各类数据、信息。镇、社区、村干部定网、定格、定责,通过走基层、进千家、入万户,做到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党的政策在一线落实,矛盾问题在一线解决。
“真的得感谢小唐,要不是因为她的提醒,今天又要到处跑着借水了。现在可好,镇里干部、社区干部经常来小区走访,不仅什么时间停电停水我们知道,就是和隔壁邻居闹别扭了马上就有人上门劝解。”来苏小区居民许某笑着说到。以前许某也同样遇到过临时停水的尴尬,因为赶着上班,一到临时停水、停电等问题,总是让许某感到措手不及。网格化管理的全面推广,实现了政府管理重心下移、社会服务窗口前移,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享受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各类服务。
资源整合,组团式服务
网格化管理体系作为关系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其服务领域覆盖全镇各个角落,服务对象包括全镇各类群体,服务内容涉及改善民生、促进生产等各方面。作为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网格工作者能够“一格多责”、“一专多能”,更要求网格服务触角延伸到全镇各个角落,达到大事小事“一网打尽”的实际效果。网格化管理下的组团式服务就是将所有网格内的信息资源在第一时间共享,使各片区的服务团队都能够在统一协调下有效整合,互动互赢,充分实现服务效能的最大化。
凤灵社区的社区矫正对象李某因曾经犯过罪心理自卑,而家庭贫困又一度让他丧失生活信心,李某变得自闭而暴躁。网格员在走访中了解到情况后,将李某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在一级网格的协调下,迅速联合社区相关服务团队组成矫正志愿服务团队。社区矫正志愿团队及时为李某制作了矫正方案,法制宣传服务团队及时为李某提供法律服务、心里疏导,帮困扶弱服务团队及时与其他社区、村帮扶团队取得联系,为李某提供多方位的就业指导。组团式服务实实在在的帮助让小李倍感温暖,网格员也成了李某的贴心人。李某表示,自己就是网格化管理的受益者,以后会力所能及地支持社区的网格化工作,让更多的人享受“网格”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新闻推荐
绩溪讯 近年来,绩溪县大力推进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建设,让法律援助工作向基层及各行业延伸,以促进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及各部门间协调配合,取得良好效果。目前,该县在所有乡镇、行政村已建立了乡镇法援...
绩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绩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