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至10日,来自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的暑期实践团队走访了绩溪县文化馆,参观考察绩溪县胡氏宗祠,对传统古民居和古建筑以及徽州三雕工艺进行考察访问,圆满完成了他们赴绩溪县文化调研活动。
7月9日,实践团队抵达绩溪县文化馆时已近中午,15名队员不顾一路的辛苦和炎热的天气,饶有兴致地参观起了文化馆,迫不及待地与文化馆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参观中,队员们了解到,文化生态是文化生存的空间,安徽省从2007年开始申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08年1月2日获批,保护区范围包括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和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绩溪县作为徽文化生态保护区于2008年1月挂牌,是我国第二家、安徽省第一家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也是第一个跨省开展文化生态保护的文化生态保护区。
调研中,绩溪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情况,引起了队员们的极大兴趣。他们通过调研了解到,绩溪县在非遗的申报上比较重视,但是,省级以上的重点保护点目前还是比较少。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绩溪县设立了徽剧童子班等一批非遗传习所,政府还设立了非遗传习基地,并对代表性传承人给予资金奖励。
“经过今天的所见所闻,我们不仅对徽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也更加激起了我们对徽文化研究的兴趣。目前徽文化的保护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会致力于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为安徽省的徽文化保护贡献一份力量。”队员熊贤智说。
调研活动第二天,队员们参观了胡氏宗祠、徽派建筑、徽州三雕,并来到绩溪县吴良才先生家中参观考察徽墨的生产制作过程。炼烟、和胶、杵捣、成型、晾墨、锉边、洗水、填金、包装九道制墨工序让队员们大为赞叹。
“两天的调研虽然收获很多,但也觉得不过瘾,以后有机会还要经常来学习调研。”队员们告诉记者,他们都是徽文化的爱好者,对此次文化调研感到意犹未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面临的问题,队员们在感到担忧的同时也表示,今后要发挥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人重视徽文化,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新闻推荐
绩溪家朋乡是“国家级生态乡镇”、“省优秀旅游乡镇”、“省新闻摄影创作基地”、“省红色旅游乡镇”。境内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荟萃,每年一度的油菜花节吸引数万人前往。7月的一个周末记者走...
绩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绩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