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老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要真正起到这样的作用,自然要扮演好老师这一神圣的角色,当然它的前提和基础便是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围绕“立德树人,做人民满意教师”这一主题来实实在在地学习、实践。
向相关的法规书籍学习。法规是枯燥抽象的,但理解学习了,便能使我们进一步提高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为工作注入不竭的力量源泉。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师德方向,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师德高度重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书籍是多元的、直观的,如《人民教育》、《安徽教育》、《中国师德手册》等就有许多关于师德案例的材料。这些法规书籍是为师者学习的好材料,而问题的关键是要借助学习,领会有关师德的真正内涵,同时应在教书育人上予以落实,处处体现正能量,以高尚的师德师风、扎实的专业知识具体地诠释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的正面形象,为“中国梦”的实现尽一份应有的责任。
通过学习,我们深知,爱和责任是贯穿师德本质的核心和灵魂,“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24字要求是一个教师一辈子要倡导和遵循的标准。一定要常学常新,把它们作为具体工作的标尺和风向标,时时处处贯穿在实践中。
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不仅仅要向每年感动中国的十佳教师学习、向江淮模范教师学习、向宣城市名教师学习、向本县的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那种崇高的师德师风,那种关爱学生、刻苦钻研、奋发向上、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高尚品德;更要向周围身边的榜样学习。
向退休而不退志的教师前辈学习。绩溪素有尊师重教之风,也有退休了仍为社会发挥自己余热的好气象。比如民间社团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绩溪县胡稼民教育思想研究会,它成立于2012年初,至今已走过十二个年头,出《会刊》101期,出版《绩溪现代教育史料》等9本书,在绩溪教育界乃至旅外的绩溪人中反响极大,迸发出了社会的正能量。它是我县几个退休的教师发起并一直开展工作,以借助挖掘绩溪乃至徽州教育史料,进一步密切联系绩溪教育的实际做了大量的有意义工作,可谓功德无量。我们在跟稼研人接触、交流中,从他们身上看到一个教师退休后仍为社会做贡献的志向与美德;我们在阅读《会刊》时,从上面刊登的徽州名师、教育论坛、史料钩沉等栏目的文章中,吸收有用的精神营养,以丰富自己的内心与思想。如第101期上黄山学院退休教授王德中的《弘扬高尚师德 传播高超教艺》一文中指出“师德和教艺是为人师表的必备条件,是教育教学取得理想效果的两大法宝。”它就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好文章之一。
学习的目的在运用。一个教师要重学习,更要重实践,要把学习到的东西灵活有效地运用到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学生的成长避不开自身的、家庭的、同学间的种种困惑,甚至矛盾摩擦,此时老师积极去引导教育,就显得必要,更是责无旁贷。
教师平凡,但不能平庸。我们认为要本着最朴素的想法——教师所做的是良心活,力求牢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古语,坚信“师德徘徊于权利和义务之间,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深远、最具体的教育”这一道理,尽量让学习实践两相伴,立足岗位,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做一个称职的光荣的人民教师。 (作者单位:绩溪中学)
新闻推荐
绩溪讯 今年以来,绩溪县在农业行政项目审批上紧紧围绕“规范、高效、便民”服务宗旨,行政项目审批真正实现了从“受理窗口到审批窗口”的转变。 &n...
绩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绩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