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古稀,本该在家享受天伦、颐养天年,却怀着一颗医者仁心坚持在岗位上,细心询问每一位病人的身体情况,不怕苦不嫌累,47年如一日,行医看病为村民。他就是绩溪县金沙镇黄土坎村的老村医——胡孝明。
无论三九严寒还是夏日炎炎,胡孝明总是每天早上八点准时到村卫生室上班。在把简陋的卫生室简单地打扫干净后,便准备开始一天的诊疗工作。在金沙镇,胡孝明是年龄最大、治疗过病人最多的村医。
“我们这一代人一直把毛泽东思想烙印在大脑里,熔在血液里。”胡孝明总是这样说。从初中毕业成为一位普通的生产队卫生员,到正式上岗成为“赤脚医生”、个体医生,再到如今成为黄土坎村卫生室的一名优秀村医。胡孝明把青春投注在医生的行业里,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小小的医疗室,他身兼数职,忙起来既是医生又是护士,既是收费员又是保洁员,既是采购员又是搬运员。有时来就诊的人多,既要看病配药,又要静脉输液,又是刷卡收费。胡孝明凭借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统筹安排,从容应对。多年来,胡孝明不分上班、双休或节假日,哪里需要他,他就在哪里。坚持每天准时上班却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每月拿着微薄的工资,却把最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到保障村民的健康之中。
因为医术精湛,服务态度好,收费合理,附近的村民一有病痛便第一时间到胡孝明的医务室就诊。在胡孝明所在的卫生室,每年的门诊接待量超过2000人次。多年的医治,让胡孝明对每一位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都了如指掌:谁患过什么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有烟酒嗜好,谁有什么饮食习惯等,这些在胡孝明的脑中都一清二楚。
2010年12月开始全县启用“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门诊统筹刷卡报销药费。这让年近七旬的胡孝明犯了难。因为对电脑一窍不通,对于新系统,胡孝明无从下手。然而,为了更好的服务村民,他从头开始。
他从认识鼠标、键盘、开机、关机开始学习电脑知识。不会打字,他让上小学的孙女当他的拼音老师,并自制了声母韵母表和整体认读表,半个月后基本学会拼写。他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于是把常用的汉字在自己制作的纸板上标识注明,一有空就练习,至今这张纸板还压在他键盘下;会拼还要会在键盘上操作,他戴着老花镜开始在键盘上不厌其烦地练习;他又花了20多天时间到镇卫生院学习操作“乡村医疗”一体化“管理系统”。尽管年纪大记忆力差,尽管原来没学过拼音,尽管手点键盘不麻利,但胡孝明以不服输的倔强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精神,练成了如今轻松熟练操作电脑的技能。
建立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城乡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胡孝明利用坐诊与节假日(尤其春节)流动人口集中返乡为契机,花了近三年的时间免费为黄土坎、石门坑、澄村、葡腾坑、高桥坞组730名村民健立了健康档案。一直以来,胡孝明还坚持每两个月以黑板报的形式向村民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和防病治病卫生常识,有力地提升了广大村民的公共卫生和预防疾病的意识。
多一份无微不至,村民们的健康就多一份保障;少一点埋天怨地,工作生活就多一点乐趣。17155个日日夜夜,胡孝明把一生的心血都献给了农村基层卫生事业,把真情与责任送给每一位病患,得到了村民们的尊重、信任与肯定。
新闻推荐
绩溪讯 随着清明节小长假来临,旅游踏青、祭奠扫墓出行集中叠加,私家车出行、短途客运增多,景区、墓区、农村交通流量将大幅增加,针对这一实际...
绩溪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绩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