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最近前往绩溪县瀛洲镇梧村村时,看到采用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终端设施的污水处理站正在正常运行。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村里建了污水处理站,我们的生活污水像城里一样直接进了下水道,不再像以前那样各挖各的地沟,各倒各的脏水了。”梧村村生活污水进入村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是绩溪县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把农村生活污水“老大难”变身为“新亮点”的一个缩影。
绩溪县把保护三江源头、建设美好乡村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创新处理农村环境保护的大难点——污水,既保护了境内主要河流和水源地,又维护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使农村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在全市率先成为国家生态县,并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在瀛洲镇仁里村采访时,提起生活污水,村民们都感慨颇深:“以前都是各家污水随意排,经常漫到大街上,遇到下雨,脏水有时会倒灌回院子里,为这吃了不少苦头。”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难的问题如何解决?绩溪县兼顾村庄差异性,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布局污水处理设施,并从2009年开始,先后选择一批不同无水处理模式的村进行试点建设,做到树立典型、示范带动,仅瀛洲镇就有龙川村建成了日处理50吨的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终端设施、仁里村建成了日处理60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梧村村建成了日处理40吨的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终端设施。
截至目前,绩溪县已建成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0座,分户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67套,建成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了28个村近4万人,有35%的中心村和40%的人口受益。尤为可喜的是,在农村污水治理中,村民“全天候”参与,成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主体,他们异口同声地感慨到“河水干净了,环境变得整洁了,苍蝇蚊子也少了许多。”
据了解,绩溪县的农村污水处理主要有人工湿地、太阳能微动力、分户式和地埋式4种污水处理工艺。在推进过程中,绩溪县根据村庄大小规模,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实施。按每人每天50公斤污水测算,对400人以上的村庄,建设日处理40吨-60吨的太阳能微动力、地埋式、人工湿地、氧化塘等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实行集中处理;对人口较少、住户分散的村庄,采用分户式处理方式,一般3-7户建设一套三格式处理设施,实行组合式的处理途径。
绩溪县还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原则,出台分级管理办法,明确镇、村两级运行维护管理职责,明确专人负责终端设施、管网运行和绿化景观等日常维护管理,明确运行管理费用由县、镇两级财政共同承担,每名管护人员每月补助300元。
县环保局负责人介绍,今年绩溪县计划建设10个集中式或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到2015年全县将建成集中式处理设施43座、分户式处理设施1500套,确保80%的中心村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4%的农村人口生活污水实现有效处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日笔者从国网宣城供电公司有关部门获悉,长桥(西二)、扬溪110千伏输变电项目已取得市发改委的核准批复,项目前期工作已全面完成,两个输变电项目将按时开工建设。长桥(西二)110千伏变电站位...
绩溪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绩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