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至今,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宣城市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力量,同时也存在着成本高、税负重、贷款难、人才缺,用地、供电、环保瓶颈制约明显等多重压力与困难,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我们对照“三严三实”,深学细照笃行,将其内化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动力与决心,外化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各项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
一是全力推进市场化改革,谋实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红利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市场化改革给非公有制经济送来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政策红利,如:对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简政放权;对政府治理“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职能转换;对市场运行监管“负面清单”式的市场准入制度、社会征信体系的建立与健全、政府事务性管理服务的竞争性购买等等,每一项改革举措都是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顶层设计下的部署安排,有着充足的含金量。对照“谋事要实”精神,宣城市必须紧抓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机遇,谋划在先,用好、用足、用透毗邻上海自贸区、长江经济带的区位特色优势来发展大宗货物贸易、发展外向型非公经济、承接产业转移,推进转型升级。
产权清晰是市场化改革的基础。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对改制不实,产权归属不清、停工停产、闲置荒芜、长期亏损的原国有企业进行深化改革,通过产权流转,盘活资产,激发潜能;要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及员工持股等市场化运营体制形成资本所有者、管理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增强凝聚力。
二是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提素质、拓市场
县域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转变传统意识,更新经营理念,创新内部管理,提升企业素质,激发自身潜能,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为此:
要支持、引导、帮助非公有制经济形成现代经济的意识与行为。加强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帮助非公有制经济的管理者彻底去除保守性、封闭性和自私性的封建理学和号称红顶商人“以官通贾、以贾求官”的行为观念;用现代经济法规制度来规范确定企业内外部关系;用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物质利益规律、激励规律这些现代经济规律来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提升管理现代化水平。
要支持、引导、帮助非公有制经济拓展市场。搭建各类商品交易平台,加强工贸结合、农贸结合和内外贸结合,实现供需对接,鼓励帮助企业运用网络科技拓展市场。今年3月,绩溪推出“聚土地”网上定制“私家农场”项目,有3500多名用户在淘宝网“聚划算”上认购了土地,实现了互联网、电子商务、开心农场、农村闲置土地、生态旅游等共聚美好乡村建设,释放出生态、经济等多层政策红利,在全国引发轰动效应。
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重视技术创新。着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县域中小企业与省、市内外高校的校县合作、校企合作,走联合创新、合作发展的道路。今年3月,在绩溪县政府的引荐下,合肥工业大学15名专家教授齐聚绩溪与28家企业负责人举行技术对接座谈,建立起直接沟通机制,受到热赞。
三是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县域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党员干部手握戒尺,以严求实,“破三浮,求三真,当好五个表率”,清正为民。政府治理既要强化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正确履行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内的应尽职责;也要防止一些不法企业招摇撞骗、巧取豪夺、优汰劣胜,打造一个公平、有序、法治的市场环境;还要加强企业家队伍及企业人才团队建设,以人为本。
非公有制经济是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实体,其活力和创造力的激发需要政府和社会协力完成,只要我们积极践行”三严三实”,一定能够以有限的政府资源撬动无限的社会潜能,为其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市场化动力。
(作者单位:绩溪县委党校)
新闻推荐
17 汪媚琴 女,安徽绩溪山里佬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1952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宣城市优秀共产党员、“十大农村女致富带头人”、“农村妇女巾帼科...
绩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绩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