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村,不仅有一名驻村的民警,还有一名包村的民警。自去年底以来,全省16个市的28个县(市、区)公安局试点同步开展“一村一警”包村联系试点工作,752名驻村民警和2264名包村民警下村组,进农户,到田头,访民意,问平安,调纠纷,抓防范,为广袤的农村大地撑起了一片平安的蓝天。
义务巡逻队扎牢农村治安“篱笆”
如今,在宿州,由公安机关包村民警带领,村支两委干部、党员代表、治安积极分子组成的义务巡逻队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他们臂带红袖章,穿梭在房前屋后、村间小道、田间地头,竭力保护村庄的平安。
和宿州一样,在全省已经开展“一村一警”试点工作的地市,广大包村民警开展安全防范宣传,加大治安巡逻,帮助重点单位落实防范制度,强化对重点人员稳控,推广技防措施进农家,织密群防群治网络,全力压降案件的发生。
省公安厅副厅长祁述志介绍说,通过实施“一村一警”的包村联系制度,公安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刑事、治安案件高发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据统计,今年1~9月份,安徽省农村地区刑事案件发案45829起,比2013年同期下降9.4%;今年1~9月份农村地区可防性案件发案16903起,比2013年同期下降17.2%,农村地区的刑事案件总量、可防性案件呈现双双下降的良好局面。
“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工作也实现了“村村有警、旬旬见警”良好局面。“农村群众普遍反映,见警察次数越来越多,案件逐渐减少,并且有事情可以直接打民警手机,心里更加踏实。 ”宿州市埇桥区朱仙镇宋庙村村民宋军说。
“警民联调”甘当矛盾“减压阀”
作为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蜀源村的包村民警,徽州公安分局指挥中心主任胡宝红春节前夕走访时了解,村里有二十几名妇女在城北工业园一家服装厂打工,老板拖欠工资跑掉了,这些女工正准备和家人一起在年三十晚到区政府集体上访。了解到此情况后,他及时向派出所、分局和社保局汇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化解稳控工作,成功避免了一起群体上访事件的发生。
试点期间,广大包村民警进农家门、说群众话,交百姓心,在深入了解村内情况的同时,积极配合乡镇司法、民调组织和村干队干做好矛盾纠纷化解,防止矛盾扩大升级和民转刑案件的发生,真正做到“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纠纷不过夜”。
据统计,试点以来,全体包村民警共参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548起;成功消除各类安全隐患397个(处);成功化解4起参与群众较多、有可能酿成较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重大矛盾纠纷。
根植沃土结出平安硕果
8月的一天,绩溪县家朋乡富强村的包村民警汪涛前往村里走访时,一位村民正为儿子在县城上高中无人照顾而着急上火。事后,他主动找到村主任,摸排村里在县城独自一人读书学生的名单。回到县城后,及时与城区的社区民警取得联系,让他们利用法制副校长的平台,关注留心他所包村里学生的表现。随后,当他把孩子们的情况向家长反馈后,家长们无比高兴和喜悦。“脚上沾满多少泥土,就同群众积淀多少感情!我们在心中把群众摆在多高的位置,群众对我们的感情就有多深;我们对群众心有多诚,群众就会对我们情有多真;只要我们心中装着群众,群众心中一定有我们。 ”省公安厅主要负责人如是说。
的确,广大包村民警进村工作,群众对公安工作的认知认可逐步提高,并重新建立了信任关系,群众有新发现愿意主动打电话向包村民警反映。据统计,试点工作以来,全体包村民警共采集流动人口信息2574条,收集各类有价值的社情民意、维稳信息2519条,收集群众意见和工作建议2698条,通过下村工作收集情报信息直接抓获逃犯17人。
·本报记者许忠德·
新闻推荐
绩溪讯 日前,绩溪公路分局联合县运管所深入绩溪县华龙采石场,对货源单位、货运经营者、货运车辆驾驶员召开了治超治抛工作约谈会。随着杭黄铁路绩溪段、抽水蓄能电站等大型工程的建设,辖区砂石...
绩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绩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