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年薪火相传至今33代,无论为官经商或从教皆恪守家训。这是被誉为“东南邹鲁”的绩溪县,章氏一族流传至今的典范美谈、留给名城的文化瑰宝。知书达礼、修身立德是绩溪章氏一族的精神DNA,其载体就是这个家族的传家之宝《章氏家训》。
它是章氏一族修身齐家规范的“系统化”。《章氏家训》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而又主题集中、高度凝练。作者章仔钧,系绩溪章氏先祖,福建浦城人,生活于唐末战乱时代,一生勤奋好学,出仕为官后曾保一方平安,深受百姓爱戴。丰富的阅历,不凡的见识,促使他对其家族的修身齐家传统进行系统总结,形成了196字的家训。主要内容可归纳为“六家”、“四休”,“一紧”、“一要”,“四患”、“四如”、“四之”。它以浅显直白的语言警醒告诫子孙后代:以知书达礼修身立命,遵守规矩为家族争光。家训中既讲谋生、更教做人,既有正面倡导、又有戒除条规,方方面面,颇为系统,自成一体。正因如此,宋徽宗元和二年,章仔钧后裔怀抱着《章氏家训》,从浦城迁居绩溪登源河畔。此后,章氏子孙一直将其家训奉为修身要义、育人根本,世代恪守、世袭风范,因而人才辈出,历朝历代儒宦儒商多达百人,即便是普通百姓,也都明理好义。好家风源于好家训,好家训培育了好家风。
它丰富了特色鲜明的“徽文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绩溪县,是古代徽州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绩溪自唐代置县,历经一千二百年,人文荟萃,文化昌盛。明山秀水,造就“江东第一胜境”;“邑小士多”,最是徽州礼义之邦。徽州文化与敦煌文化、藏文化被称为“三大显学”。而以此家训为核心的宗族文化,又是徽州文化的重要内容。紧接《章氏家训》其后的宗训也告诫子孙:“不论贫富,年六七岁,即令亲师教以诗书,使知礼义,以至长大,学问有成,气质亦变,大则立身扬名,以显父母。”章氏家训、族规,是徽州绩溪崇文重教的体现和缩影,与绩溪的《周氏家训》、《程氏家训》等众多家训一起,大大丰富了徽州文化。
它是对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其所以能世代相传,离不开家庭内部家训的谆谆教诲,少不了一代又一代的言传身教。《章氏家训》结合家族特点,对传统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具体化,各项规范要求明确,好懂好记、易学易行,有如今天所说的“落小、落细”。同时,《章氏家训》重视固本培源,提出“吃紧在尽本务实”。“四书”之一的《大学》中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章氏家训》把修身立德当作为人之本,把耕读和勤俭作为传家兴家之本。耕读传家,泽及后代。正因如此,《章氏家训》作为中华家族教化的优秀历史样版,列入中国十大著名家训之中。
当今时代修身律己需要对传统家训“时代化”。章氏家训以其闪亮的核心思想,备受推崇,世代传颂。以家训为核心的宗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今天修身立德可以运用的重要资源。这些家训在传承过程中,也不断丰富发展。章氏家族后人中,嘉庆年间的著名盐官章道基,就曾秉承家训,给自己和后人留下“职所当为必竭其力,思不出位无贰尔心”的著名楹联,以此警示自己和后代儿孙:为官不能过分享乐以致忘记职责本分,为政当尽心竭力但切忌弄权、不守政规。其为政理念,对我们今天廉政勤政,仍有积极借鉴意义。当今时代,一些落马官员贪腐堕落,一个重要原因是从小缺少严格家训、良好家教,甚至受到“穿胡同、走捷径”之类不良家教。因此,重视整理和宣传家训很有必要。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包括家训在内的宗族文化,难免存在一些过时的东西,甚至是糟粕。今天,我们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三严三实”,尤其是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一方面要充分看到它们对当今文明教化和社会治理的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以敬畏的态度来看待,从而用好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另一方面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无疑是我们研读研讨、传承传播中华传统家规的目的所在。
(作者单位:市政府办公室)
新闻推荐
绩溪讯 弟弟无证酒驾被交警查获,想到自己与哥哥长得有几分相似,便打起了哥哥的主意,妄想以其哥哥的驾驶证蒙混过关,岂料“移花接木”不成反被交警识破。 &n...
绩溪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绩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