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穿越绩溪县临溪镇的G233正在紧张施工。望着建设中项目,68岁的临溪镇周坑村湖里村民组村民胡海祥感叹:路修好后,将来到城区就更方便了!
胡老的感叹不无道理。作为沟通宁国、绩溪、黄山市、休宁等皖南主要城镇的一条重要干线公路,G233项目在绩溪县境内改造总长20.858公里,其中临溪段长13.1公里,途经周坑和临溪两个行政村11个村民组。“没修路之前这一块都是黄泥巴路,出行很不方便。”胡老指着眼前新修的道路说,现在到城区就不用从其他村绕行了,骑电瓶车走这条新路5分钟就到了。
G233工程项目对周坑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其推进过程可并没有临溪镇党委政府想象的那样顺利。周坑村联村干部曹永红清楚地记得这样一件事。
今年4月底,G233工程二标段项目部正式“进驻”周坑村湖里村民组。按照规划,项目施工时要占用村里的五口水塘,这让很多村民一时难以接受。“一点不夸张地讲,这五口水塘对大家来说简直就是‘命根子\’!”胡海祥告诉记者,而且当时家家户户都在育秧,充足的水源必不可少,但项目施工后一下子把村里大部分的水塘全都填埋了,这事搁谁谁都不干。
在日常走访中,周坑村联村干部、镇规划建设分局局长曹永红了解到,为了“保卫”村里的五口水塘,有部分村民还扬言要阻挡施工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于是他很快填写了《项目问题事项采集单》。紧接着,周坑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汪顺标、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在接到《项目问题事项派出单》后,立即走访了相关村民,制定了“水(田)改旱(地)”的办法,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在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办法的同时,村两委和镇相关部门还及时与项目部沟通,育秧期间,采取洒水车运水的方式,保证村民们有充足的灌溉用水。“事后大家对这种处理方式很满意。”
从出现矛盾到提出解决办法仅仅用了二十多个工作日,这的确让汪顺标觉得“非常高效”。问及原因,他表示,这与镇里推行的服务重点项目建设“135”工作法分不开。 (下转第四版)
干部作风一线“见”。在重点项目建设中,绩溪县临溪镇推出的“135”工作法,紧密结合本地实际,能及时、迅速、高效的解决问题,为工程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
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是对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的考验,也使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群众满意,政府放心、项目顺利推进,局面“多赢”。临溪镇的重点项目一线,真正成为了展示干部“严、实”作风的示范线。
新闻推荐
绩溪讯 近日,“服务大建设、关爱异乡人”启动仪式在位于绩溪县伏岭镇的安徽绩溪抽水蓄能有限公司举行。仪式中,工作人员现场发放了1000余份宣传资料,并向参加活动的外...
绩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绩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