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绩溪新闻 > 正文

与金子打了一生交道 家中却无一克

来源:合肥晚报 2016-06-25 14:29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83岁周书翰:退休后,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继续为黄金事业奉献余热

1956年从长春地质学院地勘系毕业后,周书翰就一直和金矿打交道,1993年退休后,仍然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继续为黄金事业奉献余热。然而,这位黄金行业“老黄金”的家里却没有一克金子,省黄金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廖洁茂说:“周老的心就是金子做的。”

安徽黄金矿山起跑第一棒

上世纪50年代,安徽省还没有一支专门的找矿队伍,1956年分配到安徽省工业厅工作时,周书翰被告知需要自己去找金矿。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哪里知道该怎么去找?周书翰不放弃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

那时候的黄金会议基本上都在北方召开,住宿条件差,旅店里臭虫、虱子随处可见。别人忍受不了,周书翰却看作是提高业务水平的良机,主动报名参会。1957年,参加冶金部召开的北京黄金会议,1970年又参加了平泉黄金会议,几次会议之后,周书翰和国家黄金局的工作人员渐渐熟悉起来,结合自己10年野外物探队的工作实际,辅以去桂林地院进修的磁法、电法物理探矿专业知识,他经常给国家黄金局写信,报告安徽省黄金资源情况。终于,1982年,国家黄金局高忠玉、张彩轩来到了安徽进行考察,开始建设省内第一座黄金矿山霍山金矿,周书翰为驻矿副矿长。

1984年,安徽省成立黄金公司,周书翰又负责黄金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曾经一个月内往返北京四趟,为六座黄金矿山的建设不辞辛劳。

发挥余热创纯利近50万元

1993年春,周书翰退休了,在众多邀请中,他选择了铜陵鸡冠山金矿。

一个人住在台阶和房门都歪歪斜斜的小屋子里,周书翰工作之余还是坚持研究专业。国有小矿当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尾矿废水的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污染。经过数月的研究、实验,周书翰自创了外槽内箱分体式炭吸附槽,成功吸附了尾矿废水中的各类重金属。从其中回收黄金6565克,按当时的市场价,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内净利润就达到了28.3万元。乘胜追击,周书翰又将这一技术应用在铜陵黄金选冶厂,在压滤和浓缩之间也装上了这种炭吸附槽,不但清除了压滤尾液中的有害离子,更创下了238天为企业创造纯利润19.7万元的奇迹。

创造出如此高经济效益的周书翰,退休后六年的打工生涯却只领取了1.6万元的工资。周书翰笑言自己“到现在也没有发财”,就是因为太没有金钱概念了。和周书翰共事多年的廖洁茂告诉记者一件往事,1957年,周书翰到绩溪县和阳勘察金矿,就曾捡拾过颗粒状沙金,但他一点都没有心动,回来后就上交给了单位,只说了一句话:“做标本。”别人眼中象征着财富的黄金,对于周书翰来说仅仅是一种矿产品罢了。

抗争14年战胜癌症叹幸运

2002年5月29日,体检中发现左下肺有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病灶。周书翰惊呆了,他不相信这个结果,奔波于合肥的几家大医院,医生的意见如出一辙:如果两个月消炎无效果,必须手术切除。

正如医生预言的那样,短期消炎后,“无吸收无好转”,7月20日,周书翰果断手术。幸运的是,病灶位置不算差,不用穿刺,直接摘除。手术后,之前的种种身体不适全部消失,周书翰暗自庆幸,没想到,更严峻的考验在等待着他。三次化疗后,周书翰撑不住了,头发掉了不说,人也异常消瘦,1.75米的周书翰体重只有62公斤。无法忍受的疼痛让周书翰在床上不停滚动,只能靠打止痛针减轻痛苦,周书翰说,那时候情愿去死,每天就想着什么时候告别这个世界。

单位、家人、医生、护士,大家的关爱让周书翰挺了过来。同房间的病友年纪都比他小,相约着一起观看北京奥运会,他们的乐观深深感染着周书翰,“没心没肺,快乐面对”,不去想生病的事,坚持做有氧锻炼,周书翰的身体状态越来越好。癌症患者如果五年之内不复发便可视为康复,2007年7月20日,周书翰长长地松了口气:“我的病差不多是好了。”

如今,14年过去了,身体依旧硬朗的周书翰连叹自己“太幸运了”。

2.4万字《停年歌》书退休生活

周书翰一直喜爱文学,在岗时没有太多的时间钻研,退休后,他终于可以大显身手。

周书翰非常喜欢词作家闫肃的作品,他的每一首歌词仿佛都是一首叙事诗,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周书翰决定先从歌词入手,随身携带一个小记事本,看到什么有感触的事情就马上记下来,回去后再斟词酌句,乐在其中。1993年端午节,周书翰一个人住在鸡冠山金矿,恰逢雨夜,他诗兴大发,写下“留得老叟斜居在,高台陋室听雨声”;看到南来北往的老人和他一样,退休之后仍然发挥各自特长继续工作,周书翰又写下了一首《明天更好》,相信他们会为美好的明天筑起无字的丰碑;无意中看到91岁古巴老人穿上婚纱做了新娘的新闻,周书翰深有感触,“年轻不年轻生在你心中,心中有年轻就会邀来春风”,这也正是周书翰自己的心声。

出生于吉林省伊通县的周书翰小学开始学习日语,考高级工程师时外语选择的也是日语,1997年6月,帮助朋友的女儿办理涉外婚姻,还做了半半拉拉的日语翻译,如今,闲暇时他仍然坚持继续学习日语。退休十几年来随笔记的这些感悟不知不觉间竟有2.4万字,周书翰将它们集结起来,以日语中退休一词“停年”为名,打印成册,赠与亲朋好友,希望通过自己退休后的生活、思想感情的记录,启示更多的离退休人员,怎样充实地安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

“绿叶变黄,是把营养留给根;花瓣枯萎,是把位置让给果实。”老友周书廉为《停年歌》所作序中的这句话,也是周书翰对人生的感悟。

□本报记者 洪欣 文/摄

绩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绩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与金子打了一生交道 家中却无一克)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