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绩溪新闻 > 正文

今年以来,宣城市以“对标沪苏浙,文化率先行”为主旨,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努力在长三角地区打响文化宣城的品牌 在互动交流中彰显

来源:安徽日报 2018-12-14 11:12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张敬波 本报通讯员 郭群山 顾维林

作为安徽省唯一一个同时与江苏、浙江接壤的省辖市,宣城市以“对标沪苏浙,文化率先行”为主旨,充分挖掘、发挥皖南山区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努力在沪苏浙地区打响文化宣城的品牌,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提升“中国文房四宝之城”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主打特色,等高对接,推进文化交流互动互鉴

11月19日,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上海大世界迎来了宣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展示展演。本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展示展演吸引了来自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等地的多项非遗节目和技艺登场。其中,宣城作为安徽省唯一代表精彩亮相,带来了皖南花鼓戏展演和文房四宝非遗技艺展示。

随着传统剧目《杨门女将 巡营》《假报喜》《送香茶》《打瓜园》、新编现代小戏《停车》、联唱《多彩宣城》等9个皖南花鼓戏节目轮番上演,台下观众掌声阵阵。 “我是个资深戏迷了。 ”67岁的上海市民毕新敏听说当天有花鼓戏专场演出,一大早就和老伴在门口守候。她告诉记者,2015年,自己曾看过一次皖南花鼓戏的演出,一直想再次目睹皖南花鼓戏的风采,今天正好赶上了。展演现场座无虚席,展示区域人头攒动。“做一支笔要花多长时间”“和其他毛笔相比,宣笔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在宣笔制作技艺展位前,一群书法爱好者正围着国家级宣笔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佘征军问个不停,佘征军不厌其烦一一作答。

“让优秀本土文化在沪苏浙舞台亮相,推动文化大交流、大融合、大发展,是我市‘对标沪苏浙,文化率先行’的重要举措。 ”宣城市文广新局副调研员、宣城市非遗中心主任范瓦夏告诉记者。作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文房四宝之城”,宣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截至目前,该市拥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1个、国家级非遗项目6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9个,省级非遗项目66个,数量和质量均位于全省前列。同时,宣城地处国家级徽文化保护试验区,拥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家、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习基地3家、省级非遗传习基地(所)10家。

宣城市以特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大力推动宣城市与沪苏浙地区的文化交流互动互鉴。今年以来,该市组织参加了2018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和昆山“巴城杯”长三角民歌邀请赛,邀请湖州市、杭州市临安区等地文艺团体在该市开展“文化走亲”活动10余场;组织并参加了沪苏浙皖赣五省市京剧票友演唱会10场。 1月至10月,该市3支民间剧团在浙江、江苏、上海等地演出300余场。同时,该市以直播形式,向长三角地区推介宣城十大古建筑、十大馆藏文物、十大最具影响力非遗项目和十佳乡土文化人才评选等。

主攻弱项,缔造平台,推进文化产业合作合办

今年6月,宣城市绩溪县紫园影视拍摄基地等3家基地 (园区)获批为2018年安徽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园区(基地),入选数量全省排名第一,实现了零的突破。据了解,自2017年6月启动园区申报工作以来,宣城市文广新局先后组织到初选的9家企业召开调度会38次,协助解决困难问题50多个,先后为100多家企业争取省级以上文化产业发展项目专项帮扶资金4亿多元。

宣城市文化产业资源丰富,尤其是文房四宝产业资源独步全国。近年来,该市结合文房四宝生产性保护,在完善宣纸文化园建设的基地上,积极支持宣砚文化园、徽墨文化园建设,启动宣笔文化园建设,将四园打造成为集文房四宝传统技艺保护、产品生产销售、游客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集聚区。目前该市文房四宝生产经营企业约500余家,直接和间接从事文房四宝产业的员工有6万余人,年销售额约11亿元。

但是文房四宝产业发展水平还没有与资源优势地位相对等,“对标沪苏浙,我们还需要在文化产业的合作合办上下功夫,补足短板。 ”宣城市文广新局局长傅广武告诉记者,“当前,我们要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充分利用独特的文化资源,积极引进沪苏浙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项目,促进我市与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推动建立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合作机制,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

今年以来,宣城市文广新局组织精干力量前往沪苏浙一带学习文创产品开发生产的新模式,在“文化遗产日”期间,当地创作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引起良好反响。据了解,下一步,该市还将与沪苏浙地区开展深度合作,加大对全市非遗类产品和文房四宝产品的开发创新力度,谋划举办宣城市首届文创大赛;并筛选重点企业,通过参加每年一届的上海长三角文博会,提升本土文化产品的区域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全面优化服务环境,加大文化招商力度,积极引进沪苏浙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项目,推动建立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合作机制,促进全市文化产业整体水平提质升级。

主动融入,善做加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

10月23日,长三角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举办,宣城市是联盟成员之一。10月25日,由长三角各市、区、县文化馆共同发起的长三角文化馆联盟在上海浦东新区公共文化服务产品采购大会上成立,宣城市文化馆作为联盟发起单位之一,共同签署了联盟战略合作协议。

“加入联盟,就是要凝聚起各方力量,进一步拓展文化建设途径,丰富文化服务形态,拉近我市与先进地区的文化差距,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多样性、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宣城市文化馆馆长端木于平说。长三角文化馆联盟的成立,旨在促进长三角地区文化馆事业创新性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多平台、多渠道、多形式的交流协调机制,更好地整合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发挥文化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协议,长三角地区文化馆将建立联盟协商机制,加强交流,深入探讨合作规划、行动计划和实施意见,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地召开合作会议,有效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联盟成员馆相互免费提供优质文化资源,实现长三角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深度对接。同时,开展重大活动合作,定期组织交流活动,提升合作发展品质,打造合作发展品牌,全力推动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走在全国前列。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搭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合作平台,将原先公共文化服务的弱项补齐补强。 ”宣城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区域一体化,加强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该市正在通过与长三角地区的对标对接,推动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数字资源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学习上海、南京、杭州等市的“互联网+文物监管平台”文物保护经验,搭建宣城市文物安全巡查管理平台,率先在安徽省开展文物安全技防技术的升级,探索宣城市特有的“互联网+文物安全”机制。

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共建共享,该市今年以来积极为全市“农家书屋”补充沪苏浙地区出版物,让基层群众能更方便地享用到长三角地区优质的阅读资源;并与南京市博物馆等联合举办馆藏文物精品展览;同时,积极探索构建“长三角群艺联展(演)”活动等。此外,该市还通过学习长三角先进地区文化服务机构运行和管理模式,探索文化人才队伍培养的新路径。

徽学研究者眼中的江南文化

■ 本报记者 晋文婧

12月3日至4日,首届江南文脉论坛在江苏无锡开幕。多位来自安徽省的徽学研究专家参会研讨。在徽学研究者的眼中,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解读,安徽与江南有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推进长三角文化发展一体化,学术界怎么看待?

地理上江南的形成,存在演变过程。安徽西南部一带,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处于吴地长江的中上游,所谓“吴头楚尾”。明朝的“南直隶”和清朝的“江南省”,大致相当于今天江苏、上海、安徽以及江西、湖北、浙江的部分地区,形成了“大江南”的概念。南宋以后,江南的范围逐渐形成以太湖为中心的区域,此为“小江南”。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任周晓光认为,在整个江南文化的版图中,安徽尤其是皖南地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其一,皖南地区的文化,也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失去皖南文化,江南文化版图是不完整的。其二,皖南文化的内容和特色,深刻影响了江南文化中其他区域的文化。其三,皖南文化与江南其他区域文化的互动,是提升江南文化影响力、促进江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因。比如,清代戴震等“徽派朴学”名家与“吴派”惠栋等的互相交流切磋,推动了“乾嘉考据学派”的形成,考据学成为清代江南学术的主流。徽商在江南地区的活动,不仅推动了江南经济和市镇发展,也促进了江南文教、慈善等领域的进步。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副院长刘道胜认为,江南不是一代人的江南。关于“江南”的概念,从源头、脉络、人物、文化等方面来看,包容性太大。从“大江南”到“小江南”,皖南的芜湖、徽州等地始终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此次论坛也给安徽学术界带来启示,即找到一个具有安徽气派,又是“最中国”“最世界”的属于安徽的概念。安徽是文化资源大省,老庄文化、桐城派、徽学等彪炳史册,学术界应当首先做到基础文献的遴选与整理,再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论坛上,学术界达成共识,江南文化研究从文化传承走向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周晓光认为,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中,文化发展一体化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当集结政府、高校、科研机构、文博系统、出版系统,参与本区域文化研究,产生全方位的推动力。

新闻推荐

尚村荷田田

徐斌“你根本无法想象,这里的荷花有多美。”绩溪家朋尚村花农梅子在夏初时给我打电话时这样说,并发来照片,热情邀我去观...

绩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绩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浓墨重彩绘徽韵2018-12-12 10:38
猜你喜欢:
评论:(今年以来,宣城市以“对标沪苏浙,文化率先行”为主旨,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努力在长三角地区打响文化宣城的品牌 在互动交流中彰显)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