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
这项工程,2012年强力推进。年初,市委市政府做出决定:“用今明两年时间实现全市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90%的目标”。在2月底举行的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6月29日,市委书记童怀伟主持召开全市农村敬老院建设工作现场会,再次要求对项目“加强调度、靠前指挥、紧抓不放”,确保完成建设任务。
这项工程,年中捷报频传。截至8月底,全年安排新建或改扩建的50所农村敬老院已全面开工建设,其中4所敬老院完工,8所敬老院主体工程竣工,38所敬老院正抢抓工期紧张施工,计划11月底完工,12月组织五保对象入住。
这是得民心的惠民工程,为把“好事办好”,市民政局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加强指导调度。在规划中,要求凡新建和扩建的敬老院“设计科学、档次超前、设施先进”;在机制上,指导各地出台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实施办法、农村敬老院建设实施办法等,建章立制,规范运行;在管理上,与各县市区局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强化各项安全措施,近年来,宣城市未发生一起敬老院安全事故;在服务上,精心配备敬老院院长,建立专业化工作队伍,让农村五保老人早日过上“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居”的幸福生话。
新举措——基层民政所夯实发展之基
建立基层民政所,是宣城市在全省的一个创举。
这一创举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基于现实的考虑。市民政局局长肖峻峰认为,“民政工作的要义是为民,民政工作的根基在基层,民政工作的各项任务都要靠基层民政干部贯彻落实。”因此,只有通过民政所建设这个突破口,才能在基层扎下根,真正拉近民政工作与群众的距离。
这一创举其实还有一个良好的机遇。2011年年初,省民政厅与市政府签订〈关于加强民政基层基础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作为落实合作框架协议精神的一个具体举措,基层民政所建设得到了来自省厅和市里的大力支持。
4年多时间,全市基层民政所建设,呈现了“启动快、推进快、见效快”的显著特色。
2008年,市民政局启动基层民政所建设;
2009年2月,市编委批准设立乡镇(街道)民政所,明确为副科级财政全额供给事业单位。市民政局将基层所建设纳入县市区民政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2009年7月,全市首个乡镇(街道)民政所——郎溪县十字镇民政所揭牌。一年时间,全市95个基层民政所全部挂牌,配备专职工作人员232人,办公场所、经费均按要求落实;
2010年,全市启动规范化民政所创建活动,目标为用三年时间,全市所有民政所基本达到规范化要求;
2011年,首批表彰命名了27个“规范化民政所”;
2012年,已有72个民政所跨入规范化行列。
这一创举,让“有机构管理、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场所办事、有章理事”真正落到实处,为做好基层救灾救济、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等15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机构、人员等保障;这一创举受到了民政部、省政府、省民政厅的高度肯定,已成为宣城市民政工作一块叫得响的“品牌”,在2010年全省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上,市委市政府专门作了典型经验介绍;这一创举,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认可,被称为设在基层的“困难群众之家”。
民政所规范化建设还在持续推进,今年仍是市民政部门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基层工作条件;进一步加强培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基层所规范化建设的全面达标,以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基层民政对象。
惠民生——为困难群体筑牢“最后一道防线”
近年来,市民政部门承担6项民生工程实施任务,进展良好、成绩出色。
城乡低保提标扩面的数据最有说服力。目前,宣城市城市低保平均保障标准为329元,人均月补差284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月均保障2万多户近3.3万人;农村低保平均保障1659元,人均月补差130元,月均保障5.8万多户8.9万多人;全市农村五保散居年人均供养标准1756.8元,集中供养年人均供养标准2988元。几年来,宣城市共支出城乡低保资金3.5亿元,有200余万人次城乡困难对象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着重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差水平的同时,宣城市还注意做到规范管理、阳光操作。先后出台了城乡低保实施细则,制定了家庭收入核算办法、资金管理、入户调查、三级审核、三榜公示和按标施保、分类施保、以户施保等一系列规章制度。2010年7月起,还对城乡低保新增或退出、提高或降低补差标准的对象,一律实行民主评议听证票决制,扩大城乡低保民主评议工作透明度,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发挥的作用凸显成效。几年来,宣城市不断完善救助办法、扩大救助范围、增加救助病种、简化救助程序,将17万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地方政府认定的其它救助对象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共救助城乡贫困对象200余万人次,资助救助资金2.5亿元。2011年,随着“一站式”即时结算平台的全面运行,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做到了特事特办、随到随批。
如果说,民政民生工程,是为城乡困难群体筑牢生活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今年两项新的惠民政策的实施,则实实在在体现了民政工作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
2012年,宣城市出台《宣城市高龄老年人津贴发放实施办法》,对具有本市户籍,年满8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发放高龄补贴;
2012年,宣城市出台《宣城市惠民殡葬实施办法》,自5月1日起,市区先行,对城乡居民遗体接运、冷藏存放、火化和骨灰寄存等四项基本丧葬费用全免。
民生工程得民心,惠民政策暖民心,在民政部门的努力下,温暖的阳光洒遍了每一个角落,洒进了人们的心里。
双拥优抚成效显著、慈善事业势头强劲、基层民主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事务规范管理……在长长的成绩单上,还有这样沉甸甸的荣誉:“十一五”以来,宣城民政工作先后获得民政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省民政厅等部门的表彰50余次;2007至2011年度,市民政局连续获得效能建设和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三年在效能建设群众测评中获得第一名……
总结成绩,这是收获的时刻;展望未来,这是新的征程。我们期待,宣城市民政工作沿着“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之路,再创佳绩!
新闻推荐
郎溪讯 今年“双节”期间是高速首次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因此道路运输形势非常复杂,道路运输任务非常严峻,为了确保双节期间旅客运输保障工作,郎溪县运管所高度重视,精心...
郎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郎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