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郎溪县凌笪乡将村庄建设、集镇建设、群众文化建设、特色农业发展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重头曲,上下合力奏响了一曲曲美好乡村的新乐章。近日笔者走进凌笪乡,感受美好乡村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村庄美,人居环境好
“没想到我的村子这么漂亮,比起城里的小区、别墅群一点也不差。”日前,刚刚从北京打工回来的独山村董树头村民组村民岑家胜惊叹道。在他的眼前,一幢幢小楼被粉饰一新,房屋前后没有一点垃圾,整洁的水泥路延伸到各户门口,路边花红树绿、姹紫嫣红,一排排路灯像哨兵一样整齐地立在路两旁;篮球场上,活力四射的年轻人在欢快地“拼杀”着;休闲广场上,典雅别致的亭子里老人们在“调兵遣将”,喷泉边的孩子们在欢快地嬉戏着……好一幅秀美的田园风光画。
自2006年以来,凌笪乡陆续实施了9个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点,65公里的“村村通”贯穿全乡每个村落,“饮水工程”让全乡1.6万多人吃上了“放心水”。今年,凌笪乡继续以夯实基础、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为抓手,整合资金,实施了13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项目资金达214.1万元,惠及人口18589人,建造沼气服务网点一处,实施饮水工程1处,除险加固水利工程3处。
今年初,凌笪乡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幸福指数”为主题,以改变城乡环境卫生为目标,大力开展乡村环境整治活动,采取全面发动与重点突出相结合、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乡村联动,加大对公路沿线“脏、乱、差”的整治力度;建立完善农村垃圾“户集中、村收集、乡中转、县处理”的运行机制,并且村村配有保洁员,每30户配备一个垃圾桶,使得村庄的脏、乱、差现象得到了彻底改善。如今,凌笪乡农村几代人“出门鞋子不沾泥,车子开到田埂头,农作物旱涝能保收”的梦想得以实现,“村村优美、家家宽裕、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美丽乡村已经成为现实。
街道靓,集镇服务功能好
今年初,凌笪乡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要求,积极探索城镇管理新模式,在提升城镇管理形象和管理水平上求新突破,规范交通秩序、经营秩序,实施清洁工程,启动集镇“乱搭乱建、骑路贸易、店外设摊”整治工作。为实现镇区“净化、亮化、美化”的目标,该乡投资35万元建成了污水处理中心,投资300多万元对街道进行综合整治,还将投资300多万元修建居民文化广场,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场所。如今,一走进凌笪集镇,宽阔的街道,整洁的路面,秩序井然的交通,赫然展现在人们面前。
日前,常年在上海打工的凌笪村村民杨爱兰回乡探亲,看到宽敞整洁的街道,无比感慨,“哎呀,半年没有回来,这街道大变样了呢!”
群众乐,文化生活丰富
“以前大家闲着没事,不是打麻将赌博,就是聚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的扯是非。自打镇上组建了舞蹈队,赌博的少了,家庭矛盾少了,邻里关系和谐了,我们的身体更健康了。”凌笪乡“伍员花”舞蹈队队长岑翠香高兴地说。
凌笪乡依托深厚的人文资源和优美的自然资源,做好文化强乡大文章。凌笪乡开发伍员山生态旅游,建设“大千生态园”,打造省级生态旅游乡镇,并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也纳入到美好乡村建设中来。凌笪乡积极挖掘民间艺术文化,将独山大头狮子、采茶舞等民间艺术发扬光大;还成立了“凌笪乡文化艺术交流协会”,成立了“伍员花”女子舞蹈队和腰鼓队,为乡土艺人搭建艺术平台,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对外展示了凌笪的人文和历史。今年7月,凌笪乡举办了“和美凌笪”摄影活动,来自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将凌笪秀美的山水风光尽摄镜头之中。
村民富,幸福指数提高了
“以前‘提篮小卖\’,再好的产品也卖不起好价钱。现在加入了合作社,枣子卖得又快价格又高。”侯村蜜枣协会会员王学农高兴地说。
建设美丽和谐新农村,农民是主体,产业发展是支撑,农民增收是宗旨。近年来,凌笪乡牢牢抓住这一宗旨,积极开展农民自主创业培训、农业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该乡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把助农增收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目前,全乡有33个专业合作社,涉及农、林、牧、渔、加工等行业,合作社成员有2060人,年产值8000多万元。如今,凌笪乡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新闻推荐
郎溪讯 为全面提升广大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逐步形成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郎溪涛城镇近日组织开展了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免费服...
郎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郎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