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声名远扬的“中国绿茶之乡”安徽省郎溪县,从烟波浩淼的南漪湖畔到风光秀丽的石佛山脚,从“稻花飘香”的到“鱼肥虾蟹美”的飞鲤乡,随处可见一排排整齐美观的低压电线,一只只崭新美观的电表箱,一座座粉刷一新的配电房……。自2010年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以来,焕然一新的农村电网,不断升级的新电力让郎溪山更青、水更绿,乡村更美好。
农网升级
郎溪地处安徽省东南边陲,长江三角洲西缘,皖、苏、浙三省交界处,素有“三省通衢”之称,区位优越。全县总面积1104.8平方公里,总人口34万人,下辖9个乡镇。境内风光秀丽,景色秀美,丘陵此起彼伏,河湖星罗棋布,青山绿水交相辉映,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物产富足,素有“鱼米之乡”、“天然植物园”之美誉,是安徽省粮油、蚕茧的重要产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
2010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成形实施,位于“一轴两翼”翼尖的郎溪抢占先机、致力承接,形成了以新城区为核心,北有郎溪经济开发区,南为十字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超过80平方千米的产业承接“三区三园”,并且实现了产业集群承接、整体对接,短短两年时间就吸引了江浙沪等地近千家企业落户,县域经济发展之快被赞誉为“郎溪现象”、“郎溪速度”。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郎溪加快电力建设步伐,架起了以1座220千伏变电站为核心,5座110千伏变电站为支撑,10座35千伏变电站为依托的主网,变电站主变30台,总容量964.7兆伏安。2011年,全县购网电量首次突破10亿大关,达10.64亿千瓦时。全县主网建设突飞猛进,农村配电网也在不断升级。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民生,统筹城乡发展,根据国家发改委《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管理办法》和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做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2010年,郎溪供电公司成立以总经理任组长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领导组和农网办公室,与各乡镇对接,编制项目库,按照轻重缓次进行项目分类,为期三年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启动。
公司把农网改造升级与各镇村规划相结合,科学布局,优化配置能源。截至2012年10月,郎溪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共实施项目105个,总投资7622元,建改35千伏项目10个,10千伏项目95个,改造35千伏线路36.14千米,建改10千伏线路127.23千米,新建、改造低压线路251.2千米,新增及改造配电台区55座,配电变压器10575千伏安,改造一户一表6450户。其中,2010年项目64个,2011年项目39个,均已全部完成,还有2个35千伏工程正在施工中,预计10月底竣工。全县实现镇镇电气化,“新农村电气化村”83个,“新农村电气化村”覆盖率达86%。升级了的电网规划科学、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运行灵活,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管理升级
8月20日,2010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档案仪式在公司举行。在移交仪式上,农网办与各乡镇供电所、客户服务中心等相关运维管理单位签字交接2010年农网改造升级项目档案,为2010年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过程中,郎溪供电公司坚持全过程管控,严格执行省、市政府和上级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管理规定,对工程项目实行工程责任领导分工负责制,从申报立项到审批完结,严格按程序办事,确保计划安排、项目实施、资金账务和投资完成统计紧密衔接,不断升级管理,努力实现“安全、可靠、经济”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目标。
狠抓工程项目规划和计划管理。公司根据县域经济发展需要,以县域规划和电网“十二五”为指导,编制了《郎溪县电网建设项目库》,按照轻重缓次进行项目分类,将解决农村安全可靠性差、电能损耗大的农村“低电压”和“卡脖子”问题,作为改造重点。对升级工程项目,坚持“改造一个、成功一个,完善一个”原则,注重工程项目的系统性,强化项目建设的整体效应,防止资金“撒胡椒面”的行为。公司依据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国家能源局《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技术导则》等规章制度,结合电网建设实际,组织编制《农网改造升级知识手册》,做到人手一本,指导和优化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工作,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新闻推荐
最近,郎溪县举办首届建筑技能大赛,以激励和引导建筑技术工人学技能,提高素质。近百名“徽匠”代表齐聚一堂,参加电焊、扳钢筋、砌筑砖等技能比赛。图为比赛场景。 ...
郎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郎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