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源、工业强市的重要力量和对外开放的主要阵地。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开发区都或多或少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高负债、低空间,高数量、低质量的“三高三低”问题,这些已经成为困扰和制约开发区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因此,开发区转型升级是当前各级政府需要面对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是加快由企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型。开发区不仅要注重建设规划,还要加强产业规划。我们发现一个好的开发区,大到几百平方公里,小到几平方公里,都有基本的用地比例的规划,核心经验是工业用地控制在50%左右,其余土地用于建设公共配套设施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目前,全市13个省级开发区建成面积达130平方公里,实际占地面积已有300多平方公里,入园企业2500余家,产业涵盖钢铁、汽车、石化、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水泥等等。尽管开发区自身都注重“产业链招商、集群式承接”,但是由于开发区各自为阵,产业结构难免趋同。应结合各地的资源要素禀赋,编制各有侧重、特色明显、多元并举、相互配套的全市开发区产业布局导向规划。而培育产业集群,重中之重的是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强化产业集群招商和产业链招商,高水平引进一批核心配套项目,不断提升产业集群发展层次,提高产业关联度和“根植性”。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11年4月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其近3年的发展相当于过去15年,他们的一个理念就是:没有大胆子,招不来大厂子;没有大服务,引不来大客商。对大项目要舍得给政策,舍得大投入。据了解,对牵动性大项目,他们不仅免费供地,而且直接补贴资金扶持建设。
二是加快由承接转移向园区共建转型。当前,我们在强调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加快拉长增粗开发区的产业链时,张家港开发区却又提出要加快从产业链招商向价值链招商转型,锁定产业链中最具有价值的一段。由此可见,产业转移也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升级的过程。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应当加大与发达地区开发区、行业协会开展合作共建力度,进一步引导整体转移,引进整体性开发项目。整体性开发就是设立区中园、园中园,建设一个高密度、集约化的发展平台,在这一平台上通过地产开发和资源整合,形成一个引进机制、培养机制和退出机制,使企业选址难、成长难、服务难、融资难等一系列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从而保证企业在园区内持续创新。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与滁州市政府合作开发投资约100亿元的苏滁现代产业园,就是一个整体性开发的典型案例。宣城市郎溪县就“园区共建”在全省开发区转型发展大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其他几个省级开发区也都有跨省域合作共建的园区,当务之急是要推进合作落到实处。
三是加快由工业孤岛向产城融合转型。当前一些开发区只见工厂不见城镇,公共服务跟不上,导致出现上下班的“潮汐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引进和产业发展。根据产业发展规律,低端产业对园区的配套设施关注并不强,只要有优惠的政策,就会吸引他们进驻,例如富士康更需要低廉的劳动力和各级政府的补贴。中端产业对配套要求更高。例如电子企业对园区配套、物流、生产技术和零部件配套都有要求。而高端产业更关注地区市场化程度如何,会首先关注一线城市的发展机会。为此,开发区转型发展,就必须从初期的依靠优惠政策加快向提升综合服务功能转型,从“以工业为主”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并举”转型,从偏重引资向引资、引智、引技的融合发展转型,不仅要做到厂房林立,还要做到商城林立。做好生产配套和生活配套,提升服务功能,本着产城一体、产城融合的思路,把开发区视为一个“产业新城”加以规划建设,在保证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先行的前提下,高标准规划建设学校、幼儿园、医院、超市、餐饮、文体娱乐休闲场所等设施,完善生活配套。全力推动开发区的形态开发、功能开发和核心竞争力打造,突出科技服务、产业经营的理念,将开发区打造成为集科研、制造、融资、会务于一体的社会化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商务成本。最终目标是开发区由产城缝合向产城融合转变,让开发区中的人、产业和城市共同成长。
四是加快由管理园区向经营园区转型。一个园区是否可以成功,取决于盈利模式、经营模式和运作模式,是不是能够抓住整个大经济的脉搏。有专家预测,未来的十年将是工业地产发展的黄金十年。宣城市开发区可否选择适合的位置,重点发展标准厂房、中试研发楼盘和一些低密度总部办公房产等。经营园区就要考量投入产出。目前开发区的普遍情况是:30%的土地创造了70%的效益、另外70%的土地却只创造了30%的效益。为此,要把加快项目建设作为开发区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大力推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建立项目投资合约管理机制,对单独供地、孵化器和一般标准厂房项目予以区别对待,分类设置项目准入门槛,其中单独供地项目用地应明确规定投资强度、单位土地产出率及建设期限,对项目竣工验收时投资强度和建设期限达不到事先承诺要求的,确定约束机制和退出制度。开发区的事业要发展,关键是要不断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实行“实体化管理、企业化运作”,让优秀人才在开发区能一马当先,脱颖而出,使开发区的岗位成为让人羡慕的岗位。
开发区转型升级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没有完整的经验可以复制,一切都要通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来加快探索实践,从而使开发区真正成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的试验田和示范区。
(作者系市政协委员)
新闻推荐
2月18日晚郎溪县普降大雪,19日上午一上班,郎溪县各机关单位立即行动,各街道、小巷处处是三五成群的扫雪队伍,很快将一条条人行道上的积雪清扫掉,给市民创造出良好的出行...
郎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郎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