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水泥路,畅通了村道巷道;一股股清冽的自来水,流入寻常百姓家;一排排粉墙黛瓦的农家院落,散发着徽文化的气息;一座座风景如画、新风拂面的美好乡村,遍布郎川大地……
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郎溪县始终坚持将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以规划、创新、保障、联动“四部曲”全力推进,不断奏响美好乡村建设“新乐章”。
科学规划——前奏曲
紧紧抓住规划这个“龙头”,牢固树立“镇区当作景区建、村庄当作景点建、民居当作景观建”理念,制定美好乡村建设星级标准。对各示范点规划严格把关,做到“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实施”。
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各乡镇发展定位,挖掘当地人文特色,积极探索打造以徽派特色为主,融江南水乡、皖南民居为一体的美好乡村,并邀请国内一流专家团队规划设计,力求实现“一村一风格”。
2月1日,专题召开了2013年度19个示范点的规划汇报评审会。目前,全部规划均已按程序报批通过,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创新思路——进行曲
美好乡村建设创新思路,坚持走“两重点、三模式”之路。
坚持突出示范点和示范带建设,去年9个示范点建设均已完成,其中五星级村庄4个;今年,确定新建11个中心村、培育8个中心村、整治50个自然村。提升214省道示范带,创建钟梅线和建平大道2条示范带。
4月18日,召开了全县中心村开工建设现场观摩会,各中心村建设全面启动。结合森林增长工程实施,3条示范带绿化、净化、美化已基本完成。
灵活机动走三个建设模式,不搞一刀切。村企共建型:将村庄整治、改造作为一个项目打包,招引客商投资共建,姚村乡潘村利用所处风景区优势,引入旅游开发公司融资,共同建设管理。拆迁安置型:结合土地整治以及芜申运河、扬绩高速溧广段等重大项目建设拆迁安置,实施安置区建设,十字镇方铺新村以及飞鲤镇张湾中心村已实施。旧村改造型:统一建筑外立面风格,坚决拆除乱搭乱盖,做到既有因地制宜的“改头换面”,又注重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推出了十字上东山、梅堵高塘、凌笪孔塘等典型。
资金保障——协奏曲
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保障。
财政资金投——去年县财政拨付1500万元作为专项资金用于美好乡村建设,今年启动资金1100万元已拨付到位。在农村清洁工程中,严格按照人均每年36元的标准,县、乡财政各按每人15元标准拨付,实行财政兜底。投入2500多万元的县垃圾填埋场,下月将投入使用。
项目打捆投——每年整合水利、交通等各项资金不少于1亿元,投入美好乡村建设。
农民自愿投——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财政补贴、社会参与”的原则,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引导农民投资投劳。
社会力量投——鼓励引导企业、社会能人通过投资、捐助等多方式参与建设。去年,新发东堰头示范点,在外创业人士投入资金470万元。今年,飞鲤张清中心村在外创业人士投入资金500万元。
各方联动——交响曲
成立县美好乡村建设领导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建立县领导美好乡村建设联系点制度,落实联系乡镇、包村帮扶“六个一”机制;加大县直部门“一对一”联系帮扶力度;建立完善周报、定期督查通报、“双月”调度等机制。坚持联村督导员制度,目前,94名副科级以上督导员已全部到位。
按照“一月一主题、一月一活动”的要求,确定4月份为集中宣传月,举办美好乡村体育运动会、美丽家庭评选等活动,进一步造浓氛围。同时,推行村民理事会成员“联户包户”制度,教育引导农户落实家庭“三包”责任制,强化“自我监督、自我管理”。
建立完善并有效落实跟踪督查、动态考核、周通报、月调度等制度,成立5个督查小组,实行分片不间断明察暗访。对发现的问题,现场责令限期整改,并在月调度会上进行通报,以促进美好乡建设各项工作有力有序进行。
新闻推荐
郎溪讯 近日,郎溪县涛城镇开办了为期7天的创业模拟实训班,全镇共有30多名创业学员参加实训班。本次培训主要采取PPT集中面授及上机操作实训...
郎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郎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