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来,宣城市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抓好文化重点项目和工程实施,全市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文化知名度得到显著提高。
文化产业发展:
文房四宝产业发展步入规模化发展轨道
今年,市文教创业产业园、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恩龙山庄等三家企业申报2013年国家文化产业扶持资金。6家企业参加义乌文化博览会和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全市已建成营业性的城市数字影院5家,拥有各类型放映厅19个。皖南海峰印刷包装有限公司、宣城华艺印刷包装有限公司等印刷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现有印刷企业156家,新增印刷企业5家。
上半年以来,全市文化产业市本级新开工、续建亿元以上项目7个(宣酒文化园、新港生态湖、金梅岭文化旅游项目、“小城故事”生态文化度假中心、中国茶府、市图书馆新馆建设),计划投资60亿元,各县市区(不含广德县)开工、续建亿元以上项目15个,计划投资近110亿元。中国宣纸集团公司投资2.1亿元宣纸文化产业基地项目、投资10亿元的宣酒文化园以及溪口宣笔厂及胡开文墨厂扩建项目的实施,标志着宣城市文房四宝产业发展步入了规模化发展轨道。
文化遗产保护:
文物保护等级提升 非遗保护影响扩大
宣城市进一步提升文物保护等级。上报了郎溪县建平镇土墩墓群等19处文物保护单位为国保单位,9处获批,至此宣城市国保单位从8处增加至17处。郎溪、广德、宁国三县(市)首次有了国保单位,实现了宣城市县县有国保单位的目标。泾县黄田村古建筑群文物维修保护工程入选国家文物局确定的三个文物维修保护样板工程之一,国家文物局将投资5000万元对这些古建筑进行重点维修保护,以求探索全国古民居保护利用模式,并建立科学严谨的南方片古民居维修标准。全市各地申报2013年省级文物保护项目11个,申请专项经费1000万元。申报国保单位专项经费8460万元。
做好开发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对南湖劳教所施工工地内一六朝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市区盛世华庭二期工地上出土的一尊清代大炮已交市博物馆收藏。对市区谢朓路建筑工地内一明清时期墓葬盗掘一案进行现场勘察。编制宣城市城区紫线规划,划定市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界线。
非遗保护影响扩大。组织本市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单位参加安徽省“第八个文化遗产日”和“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宣传展示工作。组织申报安徽省第四批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作。协助安徽省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来宣拍摄国家级非遗名录《皖南花鼓戏》。投入资金80万元,修建皖南花鼓戏小剧场。开展了宣城市第三批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和评审工作,共评出七个类别2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三个拓展项目。
文化项目实施:
编制四大文化旅游项目 四大工程规划
宣城市编制四大文化旅游项目规划:名胜古迹保护开发工程、敬亭山宛溪河诗山宛水品质提升工程、文房四宝之乡城市品牌提升工程和历史名人诗画开发工程。四大工程的规划正在编制中。
市图书馆新馆工程今年正式开工建设,按照时序进度完成了桩基基础工程,今年下半年有望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室内装潢、智能化、园林绿化等设计工作也已完成。宣城市启动了宣城市博物馆、中国文房四宝博物馆、宣城市美术馆三馆合一建设工程。该项目已经市发改委批准,目前正在结合宣城市文化旅游提升工程来比选馆址。广教寺双塔保护区环境整治项目上报国家发改委,争取国家发改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经费500万元,并将广教寺遗址作为大遗址项目上报国家文物局。目前省考古所对广教寺遗址进行考古勘探。谋划皖南古村落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项目,拟选50个传统建筑风貌完整、特色文化活态传承的古村落进行重点保护。
(本报记者 利成志)
新闻推荐
郎溪讯 7月25日上午,郎溪县举行乡镇政协工作委员会集中挂牌仪式,成为宣城市首个成立乡镇政协工作委员会的县。郎溪县通过成立乡镇政协工作...
郎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郎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