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新闻 宁国新闻 郎溪新闻 广德新闻 泾县新闻 绩溪新闻 旌德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宣城市 > 郎溪新闻 > 正文

姚翠荣闷酱的传奇故事

来源:宣城日报 2013-08-24 18:40   https://www.yybnet.net/

有一种酱,她经过了奶奶、妈妈和女儿的手,代代传承,愈发酱香浓郁,入舌甘醇,令人回味悠远; 

有一种酱,她从小山沟里走出,经过一颗贤善执著的母亲之心,经过一双能干温婉的巧妇之手,走向了大都市,走向了千家万户的绿色餐桌。 

姚翠荣,和她的“姚翠荣闷酱”,在时光隧道中,一起经历了一个历久弥新、悠长鲜香的传奇故事……

一颗“感恩之心”催生“姚村特产”

这一瓶酱里的“感恩之心”,要从姚翠荣坎坷多舛的命运说起。

姚翠荣出生于郎溪县姚村乡,这里山高林茂,泉水叮咚。或许是水光山影滋润万物,也滋润了一代代姚村乡民。从姚翠荣记事时起,就知道奶奶是十里八村的“做酱能手”,妈妈传其衣钵,做出的闷酱也是风味独特。少女时期的姚翠荣,不仅外貌清秀甜美,更有一颗聪慧的心和一双灵巧的手。在奶奶和妈妈的指导之下,她做出的闷酱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味道格外香辣可口,鲜美异常。小小年纪的姚翠荣,做酱的本事也早就小有名气了。

命运的转折在1980年。这时的姚翠荣已成家多年,时任郎溪县姚村大队民办教师。这一年,丈夫被诊断患了直肠癌。当时,姚翠荣的大儿子、二儿子都在读小学,小儿子才刚满周岁。

姚翠荣的坚强与执著,重情与感恩,在命运的考验下,尽显无遗。

与绝症的斗争,既是对家庭财力的巨大挑战,也是对家人精神的非人折磨。一方面,姚翠荣陪着丈夫,在家乡与上海之间来回奔波,与病魔作殊死抗争;另一方面,她见缝插针,砍柴禾、种菜园,还利用业余时间开个小店,以拉扯三个幼小的孩子,补贴捉襟见肘的家用。一介弱女子,就这样,硬是一个人强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庭,不喊苦,不叫累,不轻易向别人伸出求援之手。

这一切,父老乡亲、同事朋友们看在眼里,敬佩在心里。大家主动把姚翠荣6天的教学课程调至5天,节省出一天时间让她好去进货。大家的关怀与帮助,都在点滴之间,温暖着姚翠荣的心,“领导的关心和亲友的照顾,我没有什么好回报的,只能做些闷酱送去,聊表谢意。”

就这样,这一瓶瓶闷酱,带着姚翠荣的“感恩之心”,走向了四乡八邻们的餐桌,得到了大伙的交口称赞。

姚翠荣做的酱好吃,因为她有祖传的秘方和手艺,更重要的是,她所用的黄豆、辣椒等原料都是最上等的,“我要用心做出最好的酱,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尽管付出了最大的辛苦与努力,五年后,丈夫依旧撒手人寰,丢下了姚翠荣和三个儿子,还有债台高筑的家。

丈夫走了,但生活不能结束,每一位帮助过姚翠荣的人,都被她牢牢地记在心里。每一年,姚翠荣那张要表“谢意”的名单,上面的名字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多。姚翠荣的闷酱,也越做越好吃,这一做,就是几十年。虽是无心插柳,但姚村的特产——闷酱,却因为姚翠荣,名扬四方。

一捧“乡土之情”打造“地方品牌”

1994年,因教学成绩突出,姚翠荣调到郎溪县姚村乡教委工作,同年进入乡党委班子;1995年,担任郎溪县姚村乡纪委书记;1999年,调至当时的郎溪县体委工作。

自从1985年丈夫去世,姚翠荣又走过了人生的10多个年头。这期间,她先是考取了当时的宁国师范学校,改变了自己民办教师的身份;后来又因为表现出色,从一名老师成为一名政府干部。

多年的从教与从政经历,沉淀了姚翠荣的人生识见和宽容气度。从此在她的心中,不仅仅有自己的三个儿子,更有帮助乡邻致富、支持地方发展的胸怀与魄力。

这10多年间,为了生计,姚翠荣一边学习工作,一边还在经营着自己小小的闷酱加工厂。第一单业务,她永远不忘。那是1984年,郎溪县粮食局贮备库委托她代为加工十几坛子五六百斤闷酱,硬是给了几百元的加工费,这成为姚翠荣做闷酱的第一笔“营利”。到1989年,她的家庭加工厂每年已做出上百坛闷酱。

因为姚翠荣,姚村的闷酱渐成气候。看见姚翠荣闷酱畅销,周围的乡亲们也纷纷投身闷酱生产。每当老乡们讨教做酱“诀窍”时,姚翠荣总是不吝赐教,在她看来,大家共同致富是件再好不过的事。但不计其数、良莠不齐的小作坊终归难以保证闷酱的口味与质量,一些老朋友、老客户纷纷打电话问姚翠荣,“怎么姚村的闷酱不是那个味儿了?”

姚翠荣心里也不是“那个味儿”。因为舍不下工作,她一直没有下决心正规办厂,所以姚村的闷酱虽然是因姚翠荣而出名,但姚村第一家闷酱厂却不是她所创办。

面对老朋友们的期待和市场上的需求,又恰逢机构改革,2002年5月,时年51岁的姚翠荣终于正式离岗建厂。她到北京注册商标,酝酿了数十年的品牌--“姚翠荣闷酱”终于正式问世。

不管是家庭作坊,还是酱业公司,姚翠荣的闷酱总是供不应求。作为地方优秀品牌产品,姚翠荣闷酱连年参加在上海、合肥等地举办的“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徽商大会”和“皖优农产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会”、“中国安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受到各地消费者的交口称赞。《中国食品质量报》、《现代农村报》、《安徽科技报》、《宣城日报》、《新宣城》等多家媒体分别对姚翠荣闷酱系列产品作了专题报道。

从姚村的闷酱到“姚翠荣闷酱”,姚翠荣倾注在这一瓶瓶闷酱里的“感恩之心”,已渐渐浸润了她一片深厚的“乡土之情”。

“完美追求”缔造“绿色产品”

姚翠荣追求完美的性格,在这一瓶瓶闷酱里表露无遗。

“以前做酱送人,最讲究的就是品味和卫生。我做的东西必须比市场上能买到的同类产品都要好,这样送人才有意义。”无论是送人表情,还是缔造品牌,追求质量一直是姚翠荣最终极的目标。

在采访中,姚翠荣手下的一位员工告诉记者,“有次我在剥大蒜(原料之一)时掉进去一片大蒜衣子,都被姚总当即发现,亲手拣了出来。”姚翠荣坚持产品卫生最重要,产品原料也都要最好的。有一年,闷酱的主要原材料辣椒价格猛涨,为降低成本,有些酱坊买几毛钱一斤的次品,而姚翠荣却花下“血本”,为保证产品质量,宁肯买几块钱一斤的上等辣椒,也不肯买便宜的次品辣椒。建厂之初,冰柜等设备还没及时购进之时,姚翠荣就把刚进货回来的河虾等鲜货寄放在一位朋友的冷库里。可等到取用之时,挑剔的姚翠荣觉着河虾有些不新鲜,她怀疑朋友家是否停了几小时的电。“我们都闻了,一点味儿也没有。再说,河虾这东西,多贵呀,哪能就这样倒了?”员工们纷纷表示。可姚翠荣却坚持将这“不新鲜”的河虾统统“剔除出境”。看这十几元一斤的好东西要被倒掉,员工们很是心疼,有员工把这些河虾带回去做菜,“味道好得很,哪有变味呀!”要知道,当时姚翠荣刚刚建厂,开厂的本钱几乎都是借来的。顶着这样大的经济压力,却一下子要将近千元的原材料倒掉,姚翠荣那个心疼呀!晚上一个人躺在床上,眼泪不知不觉就流出来了。可一想到,这些不太新鲜的原材料会影响到闷酱的口味与质量,姚翠荣虽然还是心疼,但心理却平衡了。

在员工们心里,姚翠荣对产品卫生、产品原材料的把关已经到了苛刻的境地。记者到闷酱厂的时候,工人们正细心地把闷酱缸上面一层白色绒毛样的东西一点一点刮掉。姚翠荣告诉我们,那是“盐花”,是闷酱上层接触空气产生的正常的氧化现象。若把它搅拌在闷酱里面,别人也看不出来,但是闷酱口味一定会受到影响。所以姚翠荣坚持要把这些“盐花”全部刮除,仅这一项,每年要“刮掉”闷酱上千斤,损失近万元。一边的工人搭腔道:“别说盐花了,就是平常辣椒蒂上一点绿皮没摘干净,姚老师都要亲手把它摘掉。”

这就是姚翠荣。她说:“做酱要和做人一样,要有原则,有追求,做人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做产品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正是因为这样追求十全十美,姚翠荣闷酱既能满足人们的口味需求,又克服了传统酱品高盐的缺点,其营养成分也远远领先于其他同类产品。如今的“姚翠荣闷酱”,早就不再是家庭小作坊的“土产品”。从2002年建厂注册商标,到2009年占地30亩的新厂区投入生产,“姚翠荣闷酱”的品牌迅速成长:2006年12月荣获“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2007年通过国家QS认证;2008年7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2010年11月,荣获中国绿色食品2010上海博览会“畅销产品奖”;2012年荣获“安徽省著名商标”……

一项项荣誉牌匾、质量认证书挂满了姚翠荣的办公室,这里凝结的都是她大半生的心血。如今的姚翠荣,虽已年过花甲,但仍然挂帅生产一线,他们四处联络厂家,按照自己的要求“量身定做”了本地第一条闷酱自动灌装流水线,并耗费40多万元建设了在当地绝无仅有的上千平方米的“玻璃房”。姚翠荣走过的人生之路,是一条强者之路。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母亲的坚强勇敢,看到了一位女性的坚韧不拔,看到了一位创业者的执著奋斗。2003年3月,她被评为“宣城市巾帼科技示范带头人”;2006年3月,被评为“安徽省十佳农村创业女标兵”、“安徽省三八红旗手”;2012年12月荣获“第四届宣城市十大女杰”称号。

姚翠荣,走出了自己人生的坚强之路,缔造了一个绿色食品的品牌。她和她那一瓶瓶“姚翠荣闷酱”,正香飘郎川大地,名扬大江南北。

新闻推荐

涛城地税分局走出 个体税收征管新路子

郎溪讯 针对地税部门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实施以来个体税收征管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郎溪县地税局涛城分局积极探索,走出了个体税收征管的新路子。   ...

郎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郎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姚翠荣闷酱的传奇故事)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