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傍晚,一抹夕阳洒向大地,山风乍起,掠过丝丝凉意。郎溪县十字镇天子门村小太阳幼儿园老师吴意花送走最后一个孩子后,又把滑梯、青蛙隧道等大型玩具仔细地检查了一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这么多年了,习惯了。乡亲们把孩子交给我,就要让他们心里踏实。”吴意花对记者说。“让他们心里踏实”,就是这个朴实的信念,让吴意花在山村里一干就是13年。
“当年是几个在外打工的年轻妈妈鼓动我办幼儿园的。”吴意花向记者回忆道。1999年7月,吴意花从郎溪县职业高中幼师班毕业后,被当地一所村小学聘用。2001年春节,村子里几个在外打工的姊妹和吴意花聊天时,说能不能办个幼儿园,让她们的孩子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学知识。“当时我心里就痒痒了,当幼儿老师一直是我的梦想。再说,农村的留守幼儿太需要正确的教育了。”可是,一统计学生数,吴意花傻眼了,只有9个孩子,这可咋办幼儿园呢?吴意花想打退堂鼓,但是她看到那帮小姊妹的高兴劲,想到自己当初坚持读幼师专业的目的,她毅然辞去了村小学教师的工作,回乡创办幼儿园。
2001年2月18日,吴意花带着甜蜜的微笑在装饰一新的“家”里,迎来了9个怯生生的孩子。这9个孩子中年龄最大的6岁,最小的只有4岁,吴意花当起了他们的“代理妈妈”。吴意花上午陪着孩子们识字、做游戏,中午做饭喂饭、看着孩子午睡,晚上放学等着最后一个孩子被接走。“能帮助村民看好、教好孩子,让他们放心地在外干活多挣钱,就是我的最大心愿。”
村民许善艳三胞胎女儿今年已经读小学二年级了,但她依然惦记着吴意花的好。2009年,许善艳的三胞胎女儿已经5岁了,该上幼儿园了。可是,由于家里困难,许善艳只好把仨孩子“捺”在家里。吴意花在家访时知道了这事,赶忙上门让许善艳送孩子去上学,并且告诉她减免三个孩子三年的学杂费。“三个孩子每个学期学杂费将近2000块钱,吴老师一分都不收。”许善艳感激地说。
2008年暑假,吴意花筹措了50多万元钱建盖了新校舍,绿化了校园,添置了滑梯、青蛙隧道等大型玩具。吴意花特意布置了一个房间,让留守孩子住。6岁的卜磊父母在南京打工,5岁的程慧明爸爸、妈妈在新疆打工,吴意花就将俩孩子留在自己家里,精心地照顾着他们。吴意花的一片爱心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认可,有的家长舍近求远地送孩子到小太阳幼儿园上学。今年的新学期,小太阳幼儿园里有105个孩子。吴意花也曾有过苦恼,她无奈地对记者说:“很多家长都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多学东西,他们会要求我多给孩子上识字、算术等课程。实际上在幼儿园,孩子情绪、习惯、行为等培养更为重要。”
一些好心的村邻对吴意花说,办幼儿园风险大、责任重、收入也不高。对此,吴意花坚定地说:“办幼儿园确实艰辛、责任重,但是我有我的梦想和追求,我要一辈子守着这些孩子。”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郎溪县在招商引资中,把集群承接、整体对接作为重点用力方向,并因势利导加以培育,短短数年形成了具有郎溪特色的产业板块,目前金属压延、装备制造等五大主导产业雏形已现。郎溪原先工业基...
郎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郎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