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下午,秋阳高照。郎溪县新发镇许家苗木种植“家庭农场”里,袁小友戴着草帽,和一群工人在紫薇林里锄草,汗水顺着脸颊淌下来,他也顾不上擦一把。“这里原来是一片乱石岗,前年我从村邻手里流转后,栽上了紫薇,现在已经长到1米多高了,有的已经在开花了。”
今年39岁的袁小友16岁就下窑烧砖,曾经到上海“闯荡”。正当他干得有声有色时,却毅然从上海回到家乡,垦荒刨石,栽花种树,当起了“家庭农场”主。目前,他已先后被评为“安徽省科技兴林致富示范户”、宣城市“四好”创业示范户。
筑梦:栽出满山一片春
“小时候跟父亲到山上放牛时,看到山上光秃秃的,就想着长大后一定再让荒山变绿。”袁小友小时候就有一个“小九九”。
怀着这样的梦想,2005年9月,在上海一家物流公司干得有声有色的袁小友毅然辞职回家创业。他在村民手里以每亩70元钱的价格流转了5亩荒地,又说服了父母亲将自家的5亩地腾出来。“刚开始我看着杂草丛生的荒山冈,心里一片茫然,不知道今后的前景会怎样?但,开弓哪有回头箭!”他请来挖土机开山挖地,起早摸晚地在山上砍杂树、挖树宕,并买来桂花、紫薇、香樟等树苗种上。“种植苗木花卉,不懂技术不行。”袁小友不仅在苗圃基地潜心观摩,订阅苗木花卉种植书籍,钻研种植技术,还向有经验的苗农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袁小友的苗木花卉开始受益,当年赚了近3万元。尝到甜头的袁小友随后又流转了140多亩荒山野地,引进苗木新品种。如今,走进袁小友的“家庭农场”,只见满山的榉树、桂花、朴树、银杏层层相叠,像一座绿色长城,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对此,袁小友不无感慨地说:“是科技,助我创业,并让我的梦想成真!”
圆梦:创办“家庭农场”
一花独放不是春,一木独立难成林。创业成功后的袁小友先后成立了郎溪县小友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安徽省郎溪县新发镇新鑫园林绿化有限公司。他不仅鼓励周边的农户发展花卉苗木产业,还提供信息、技术、种苗、销售等服务。同村的袁书忠在他的帮助下,2007年搞了5亩苗圃,专门种植香樟小苗,每年纯利润3万多元。65岁的袁书忠高兴地说:“真没想到我这么一大把年纪了,每年还能挣这么多钱。”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家庭农场”后,袁小友心里更是有了定心丸,他申请注册了郎溪县新发镇许家苗木种植“家庭农场”,并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发展“家庭农场”,一个“桃花源”般的生态绿色“家庭农场”正在郎川河畔悄然兴起。“‘一号文件\’指明了创业方向,我要带领村民共创一片天,共圆一个梦!”说起“家庭农场”的未来,袁小友憧憬着……
新闻推荐
随着总投资77.3万元涧西村新湖道路及下水道建设项目的完工,近日,郎溪县新发镇提前完成2013年11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任务,涉及道路建设、环境整治、水利建设等,累计投资221.9万元。其中,财政奖...
郎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郎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